青岛走笔——本网特派山东记者 杨俊霞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莎士比亚,青岛也是如此。
青岛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城市,就我所拥有的地理和历史和文化知识出发,青岛最先是个适合山海盟约的浪漫海城,其次,伤痕一般的历史使她有着异国情调。
我在生日这一天,第一次来到了这个海天碧国,在浅尝漫看中完成了一次初访。
栈桥
都说不到访栈桥,就永远真正了解青岛。
我直奔栈桥而去。今天是大雾,海雾笼罩着滨海一带,栈桥上的可见度只有几米。在伸入海中400多米的栈桥上,走来走去的人们象是在雾里走来走,天上太阳只有一个淡淡的日晕,我站在栈桥,看着从栈桥尽头走回来的人们,竟有些穿越历史一般的虚幻。
青岛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一百余年的建置历史却填满了战争与屈辱。
最初的最初,1891年,栈桥只是一座200米长的简易码头,为清朝海军所用以供应军需。这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决定了它的军事色彩。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来是日本,栈桥一而再,再而三的在第一时间感受着城市的命运。从木头,到泥石,到钢构……从形式到内容,在青岛,没有一座建筑能比栈桥更能层现历史风雨,无论是屈辱,还是后来的荣耀。1931年,青岛另建了大型港口码头,栈桥自此成为城市的人文景观。当局重建栈桥,栈桥全部使用巨大的花岗石砌成,全长440米,宽10米。桥墩全部为钢筋混凝土浇灌,水泥铺面。两边有铁链护栏和莲花路灯桥,栈桥的尽头增建有半圆形防波堤,堤内有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八角亭——回澜阁。这亭阁装饰华丽,阁顶为金黄琉璃瓦覆盖,阁内为二层环形厅堂。从此之后,青岛人民在心灵上将栈桥视作了城市的中心,这风景,也是城市中最重要的一笔。
碧海
青岛被海环绕着,马克思说,人对着浩翰无边的大海,会产生企图征服的无比的勇气,而人们的心胸也会自然的宽广起来。从栈桥沿着海滨在沙滩信步,潮湿的海风迎面拂来,心不由得真的舒坦许多。
不知大海究竟为何如此吸引尘世劳碌的人们。即便是这样不是周末的日子,即便是这样的大雾,海滩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人群,情侣玩伴,同学亲朋,盍家老小,也有人在独自行走或者发呆……可能海山可以见证爱情,可能海的力量可以开阔思路,也可能,游人如我,只是想亲近大海。真是羡慕青岛人,不需要理由,不需要奔徙,可以如此随便的亲近大海,如此轻易的享受大海带来的欢娱。
栈桥的海其实有点简单,泥沙很粗,海藻混杂,看上去并不是那么清澈,但这样的不加修饰和不经点缀,竟现出另一种别样的风味来。
宁居
青岛古称胶澳。19世纪末,随着德国的殖民开发,青岛陆续建成了一大批不同风格的各式建筑。欧陆风格建筑以青岛湾畔的欧陆风情区最为集中。
青岛的滨海一带的坡道两旁,是高高低低的法国梧桐,倘若不是起起伏伏的道路多坡段,竟会让我觉得是走在杭州的南山路和北山路。葱翠的梧桐树叶间,掩映着古旧的欧式小楼,红红的瓦,黄黄的墙,尖尖的顶,让人觉得象是走在欧陆的古街。这样的路面总是整洁而宁静,我在海边附近的街上走了一下午,发现行人非常少,青岛人几乎不骑自行车,间或只有公共汽车和小车开过。走在这样的路上,真是件舒服的事。
晚上十点,我叫了一辆出租开始夜行青岛。大雾依然没有散去。直爽的司机说,没有地方好玩了,都休息了。我说就看看街道吧。从栈桥到大学路到繁华的香港路,很少看到行人,长长的大学路居然没见到一位行人,商业街上店铺也悉数关门打烊。我真的诧异了。出租车师傅说,青岛人很会享受生活,但不太迷夜生活,尤其在这样浓雾的日子,不能在海边信步,人们当然早早回家歇息了。在街区转了半个小时,民居的小楼里灯光氤氤,闪亮的灯火多是来自游人栖息的酒店。令我越发觉得青岛极具欧陆遗韵。
宁静的夜晚,沿着滨海大道奔驰,海风从窗外涌进,快意而清凉。这么浓的雾,这么美的海,这么静的夜。是为我个人色彩浓厚的青岛首日游历所见。
青岛有许多德式风格建筑
青岛有许多德式风格建筑
只是普通人家,老城旧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