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副部长解析青藏铁路凭什么获最高环境奖
本报专访铁道部副部长、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孙永福
一条铁路凭什么获中国最高环境奖
今年2月21日,身为铁道部副部长、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的孙永福拿到了中国最高环境奖——中华环境奖。
评奖词这样写道:
孙永福主抓青藏铁路建设工作,针对青藏铁路沿线地处世界上海拔最高、沿线生态环境极为敏感脆弱、生态保护任务极其艰巨的特殊环境,提出了建设生态环保型铁路的奋斗目标。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首次引入环保监理制度,创造性地建立了建设、施工、工程监理、环保监理“四位一体”的环保管理体制。
6月9日,孙永福在京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独家专访。
《第一财经日报》:青藏铁路7月1日试运营,你会坐上青铁头班车进藏吗?
孙永福:我只是青藏铁路建设的一名工作人员,开通那天,我的主要工作是“接待”,安排好庆祝活动,我会主持当天的许多具体工作。
《第一财经日报》:青藏铁路开通之后,最让你担心的是什么?是环境保护,还是运营效益?
孙永福:首先是保证运营安全。如何让旅客在高原乘车过程中,舒适、安全。其次是环境保护。青藏铁路开通后,到青海、西藏的人多了,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必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不仅在建设期间环境保护工作要做好,而且在运营期间,也要有一套预防的措施,包括对旅客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和引导、对废水的处理和对固体垃圾的收集等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对于青藏铁路沿线的冻土要进行温度、水质监测等,这些工作我们已经做了安排。
《第一财经日报》:我在西藏采访时注意到,当地一些政府官员、企业界心存顾虑,担心青藏铁路开通后,会对他们现有的生产、生活带来冲击。你对此怎么看?
孙永福:“冲击”到底有多大,这需要自治区政府去研究,我们的职责是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青藏铁路的建设,是国家为西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办的好事,为改善西藏的投资环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有了这条铁路,西藏与外界的交往多了,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条件了。
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不可能自成体系、自我循环,最终要融入全国大市场。缩短西藏与全国、与世界的距离靠什么,就得靠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没有发达的交通,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西藏。
《第一财经日报》:据说继青藏铁路之后,在西藏还会继续建设其他的铁路线,是这样吗?
孙永福:是的。还有一些铁路会陆续投入建设,包括青藏铁路的延伸线等,加上现有的公路、民航,这样就可以在西藏构建一个联运网络,形成以拉萨为中心,以青藏铁路、干线公路、口岸为主的进出藏物流通道,宽领域、多层次地发展现代物流业。
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金世洵
通车对环保不是挑战而是机遇
青藏铁路有利于加快中部经济区的形成,铁路沿线城镇将迅速得到发展并带动全区的城镇化,促进要素加速在城镇集聚,在“拉萨——那曲”一线和“一江两河”地区集聚,进而吸引产业集聚,提升产业间的依存度,促进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形成规模经济
有着浓郁藏式特色的拉萨火车站工程即将收尾,站在火车站广场上,仿佛能听到火车的汽笛声。眼下,整个西藏自治区正在热切地期盼青藏铁路的开通。铁路开通后,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同时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金世洵日前在拉萨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
革命性的影响
《第一财经日报》:青藏铁路将给西藏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金世洵:长期以来,交通运输一直是制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西藏经济的发展成本、运行成本居高不下,区内特色资源、旅游资源等的开发利用受到严重制约,特色经济优势得不到发挥,产业发展缓慢,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的方式难以转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高,商品物价偏高。
青藏铁路开通,对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积极的,有几方面表现:
西藏的区位得到战略性提升。青藏铁路开通能够有效整合西藏各方面区位优势,弥补西藏在对外经济社会交流中地理因素的先天缺陷。一方面,青藏铁路为培育青藏铁路经济带提供了必要条件,西藏由最偏远的省区转变为与兄弟省市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省区;另一方面,青藏铁路及其延伸线将构成我国西北部联系南亚的陆路大通道,西藏将成为我国对南亚开放的前沿。内地市场与南亚市场,将分别成为对方的、通过西藏中转的目标市场。
开放程度和效益将有质的飞跃。青藏铁路的开通将进一步提高西藏的开放度,推进西藏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利用区内、区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和政策优势,大幅提升进出藏货物运输量,丰富各种物资供应,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与竞争,使西藏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可能被边缘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有利于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要素聚集加速,规模经济扩展。青藏铁路有利于加快中部经济区的形成,铁路沿线城镇将迅速得到发展并带动全区的城镇化,促进要素加速在城镇集聚,在“拉萨——那曲”一线和“一江两河”地区集聚,进而吸引产业集聚,提升产业间的依存度,促进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形成规模经济。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就业岗位和渠道。
经济更具活力,增长更加平稳。运输成本在出藏销售物资价格构成中比重下降,有利于开拓区外市场;投资品、消费品的价格降低,投资、消费的购买力同比上升,投资拉动系数增大,有利于减缓争取投资的压力,活跃城乡消费,实现经济增长的双轮驱动。
西藏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有利于西藏改变封闭保守状况,有利于进一步缩小西藏与内地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点污染”会突出
《第一财经日报》:如果环境保护跟不上的话,“大开发”有可能导致“大破坏”,你认为青藏铁路是否会给西藏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金世洵:西藏地区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敏感,自我更新、修复能力差,青藏铁路建成营运后带来的产业集聚、人口加速流动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生态环境压力。特别是由此造成的固体废弃物、城镇污水排放增加等“点污染”问题在短期内会显得突出一些。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家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非常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在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国家对环保的投入达12亿元,既保护了铁路沿线生态环境,本身也树立了环保的一面旗帜,向西藏群众传达、灌输了环保理念,全区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而且青藏铁路投入运营后,将改变西藏居民生活燃料使用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减少对生态燃料的依赖,降低草场超载、退化和生态失衡等压力。
同时,“十一五”时期我区将继续推进城镇垃圾处理和污水排放工程,“点污染”的问题将逐步得到治理。我们认为,青藏铁路的投入运营后肯定会带来环境压力,但对西藏的环境和生态并不构成威胁,青藏铁路通车对环境不是挑战而是机遇。
开发与保护并举
《第一财经日报》:“十一五”时期,西藏将如何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金世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增长方式转变的应有之义,又是我区资源开发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
我们提出要牢固树立资源有偿、有序、有限使用的新观念,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地、矿产、草场等资源。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原则,实施好以西藏天然草场保护与建设、退牧还草等为主要内容的“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和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加强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环境监测与监察能力,防范环境污染事故。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的循环经济技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材、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