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户籍制度正在把许多大学生挡在大城市的门外,使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为此,清华大学一项课题建议,用身份证取代户口本,将社会保险和住房补贴与身份证直接挂钩。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刚刚完成的这项课题认为,针对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区分割的现状,应该从作为劳动力市场流量的大学毕业生入手,启动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从这一批新人开始,完全采用新制度,使他们出城容易,进城也不难。比如在北京的学生,没找到工作可以到外地去,如果干得好还可以再回来。”课题负责人杨涛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劳动力市场流量改革
杨涛在研究中发现,中国劳动力跨区域之间流动回报率非常高,流动往往意味着更好的工资和更加合适的岗位,对于缩减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有很大的帮助。
但相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大学生自由流动性较差,原因在于他们的迁移成本较高,户籍还影响社保、福利和住房补贴等。
杨涛认为,成熟市场经济需要统一的要素市场,打破劳动力市场城市间制度和政策障碍是早晚的事。但解决2.6亿劳动力存量的问题难度比较大,而将每年几百万的大学生作为试点,针对流量来进行渐进的改革是可行的。因此,可以把启动统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作为全盘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突破口。
“如果大学毕业生很敏感地移动到需要他们的制度去,彻底打破一些障碍的话,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杨涛称。
月薪1500元的白领
要达到融合劳动力市场效果,杨涛认为在具体的配套改革上至少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养老金的自由转移、住房市场的改革及减少地方保护。
按照杨涛的设想,启动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之后,每个大学生将拥有可携带的养老金账户。但现实的情况是,中国的养老金目前还属于省级统筹,无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转移。住房公积金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些都是制约大学生自由迁移的因素。
户籍制度把城市劳动力市场分为本地市场和外来劳动力市场,虽然这种分割正在消除,但依然存在,尤其是在一些薪酬和福利较好的行业。
世界银行去年公布的一份关于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报告显示,目前劳动力市场中的保护主义行为在服务业如文化、教育、医疗、科学技术研究、金融、保险和银行以及房地产尤为严重。
这些“白领”行业正是大学生们所期望的,但这些岗位在很多城市,大部分是留给本地生源的,这无疑加剧了大学生就业中结构性矛盾。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劳动力市场处副处长李祥伟透露,在劳动力市场中符合大学生期望的岗位非常有限,而且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也不足。
从该部每个季度进行的雇主调查来看,雇主明确提出要求招用大学生的岗位平均只有20%左右,按照每年近1000万新增就业岗位计算,市场能提供的岗位也不过200万个。
李祥伟认为,现在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已经超过了400万人,按照普通大学生职业期望和最低的薪酬水平,月薪1500元的白领岗位并不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但即使如此,劳动力市场仍然无法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