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铁路局客运处处长解读青藏线青藏列车永不做商业广告
T27次在兰州车站更换内燃机头。记者刘军摄
7月2日晚上6点48分,北京至拉萨的首趟T27次旅客列车顺利抵达青藏铁路的起点西宁站,真正踏上了“天路”。本报记者在T27次列车上,体验了这次通向世界屋脊的首发之旅。据介绍,T27次预计在今天早晨6点左右抵达格尔木,并于晚9点左右到达拉萨。
-车上访谈
昨天,记者在T27次列车上遇到了同车进藏的北京铁路局客运处处长李冰久。在车上,记者对其进行了访问。针对建成通车后的青藏列车管理等问题,李处长透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信息。
青藏线拒绝商业广告
李冰久说,青藏列车是全国人民的列车,它的公益性毋庸置疑,因此,“我们在设计之初就规定,经过青藏线的列车都必须充分体现公益性,永远都不允许做任何有商业嫌疑的广告”。同时他表示,在可能的情况下,青藏铁路会有选择地安排一些公益性广告。
车上垃圾格尔木全清除
据李冰久介绍,为了有效处理青藏铁路列车上的垃圾和粪便等废弃物,列车上设有专门的垃圾回收设备,“每到一个停靠站,我们都会对垃圾进行处理,由专人来接收”。他表示,沿途停靠的每个火车站都是青藏列车的定点垃圾投放站,“站区内也必须有专人来负责垃圾接收处理”。
据了解,所有垃圾在格尔木会有一次大型的收集和整理,然后列车“空腹”进藏。
格尔木至拉萨段禁烟
李冰久说,由于高原缺氧,列车一过格尔木就将启动弥散式供氧系统,届时,所有的窗户(包括厕所窗户)都必须关闭,“这一段路程也就不再允许吸烟了”。他说,为了尽量满足旅客的习惯,让旅客乘车舒适,铁路规定,从北京到格尔木段,尽量允许旅客在列车连接处吸烟,“但由于过了格尔木以后空气稀薄,供氧系统开放,加上窗户紧闭,再吸烟就容易影响旅客的安全了”。
列车上藏文化只是一部分
李冰久说,青藏列车由于其特殊性,在列车装饰和配备等方面会部分体现藏族文化和风格,例如:藏式地毯、藏红色标签以及餐车上的藏族饰品等,“但我们这趟列车更应该体现大众化”。他说,前往西藏的旅客包括全国各族同胞,“我们不可能把全藏式的东西一股脑地展示给普通旅客,毕竟这也不现实”。昨天,记者从首趟进藏列车的餐车上了解到,餐车上只准备了六七种藏族风味的饭菜,“这些菜品可有效缓解高原反应。”乘务员介绍。
-花絮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陪同
国外记者被安排坐硬卧
昨天上午8点55分,T27次驶抵西安火车站。在15分钟的停靠时间里,一路乘车的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秦刚整装走下列车,他说:“我这次乘车的主要任务,是带外国记者们体验这次旅途。”
秦刚此行带着40名来自国外主流媒体的记者,“这次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有很多外国媒体记者向外交部新闻司提出采访要求,我们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只能安排40名记者跟车体验采访。”
40名国外媒体记者的坐席全部集中在列车的3号车厢,该车厢是硬卧车厢——这和集中在4号车厢的国内记者的待遇一模一样。其中大部分记者都是汉语流利的中国通,“车上服务不错,设备很好,很有藏式情调。”站在3号车厢盥洗室的门口,中文名为马珍的《泰晤士报》女记者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说,“两天两夜的火车,你们以前经历过吗?”
女乘客收集全车人签名
在昨天的T27次列车上,有一个40岁左右、名叫李一楠的女乘客走在各个车厢内,向全车每一个人讨要个人签名。
记者看到,李一楠手里拿着一套北京铁路局发行的、贴有北京至拉萨首发邮票的首日封,十几张首日封上盖有北京西站邮电局、北京西站以及首发列车的邮戳和印章,还写满了首趟列车旅客的名字。
截至昨天上午11点,李一楠首日封上已经收集了列车长、大部分乘务员和500多名旅客的签名。据她介绍,她将赶在列车到达格尔木站前走完最后3个车厢,把车上所有人的签名要到。“我这么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收藏,我希望所有首趟列车的旅客都在我的首日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共同见证伟大的历史时刻。”李一楠说,她出生在北京,生活在香港,目前从事咨询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