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4日电 “鲶鱼效应”让内地高校重新审视“港校热”
今年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的大幅增加,不但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和本年度重大的教育事件,也令表面平静的内地高校改革话题再起波澜。
今年,香港8所本地大学正式全面进入内地全国高考统一招生系统,在全国20个省市招生。计划招生1000多名,而报名人数达到3万多。
据《北京考试报》与新浪考试频道做过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65.53%的考生和家长更倾向于到香港读书,香港高校吸引力超过了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
北京理工大学高教研究院杨东平教授说,香港高校被视为清华、北大等国内一流大学强劲的挑战者,但这一教育事件的内涵远远超过了所谓“顶尖高校”之间的竞争,而是两种不同的大学制度之间的直接碰撞。
多位内地教育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香港高校这条“鲶鱼”进入内地教育市场这个鱼池,不仅能防止内地名校固步自封,而且有利于其自身发展。如果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内地高校不抓紧时间进行改革,在生源争夺战中将进一步丧失自己的传统优势。
广东高考成绩第一名、广东省实验中学的杨洋参加完香港科技大学的面试后,被该校录取,校方还承诺给予全额奖学金。他和父母商量后决定选择香港科大,放弃之前报考的清华大学。他告诉记者,香港高校的教育方式与前景是他最终决定选择的关键因素。
杨东平说,其实,港大的奖学金、国际化背景等,还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制度设计的不同才是本质的不同。从师资上来说,港大的老师是全球公开招聘,而我们的是代代相传。他说,国内的优秀高校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全国大一统的行政制度、学科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模式、政治理论课和军训、大学城和新校区等等。而香港高校与内地高校,可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种,其制度设计、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生管理等完全不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彬则认为,香港高校内地招生不会给内地大学带来什么冲击,相反,他们带来了一些新鲜的东西,有挑战是好事,无碍大局。两地学校之间差距肯定有,但中国一直有“走出去、请进来”的传统,所以港校的到来有积极作用。
杨东平说,他在香港校园里接触过一些内地学生,他们与在内地高校学习的同学多有比较,普遍感到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没有内地大学生常有的虚度感和厌学情绪。
他说,目前内地学生和家长对香港高校的认知,普遍集中在全球化背景、求职优势、学术氛围、奖学金等比较实用的方面。随着交往的深入,人们必将会认识到它与内地高校全面、深刻、巨大的差异,绝不是学术水平高低这样单一层面的问题。香港高校的到来并不是针对北大、清华的竞争,而是两种教育制度间的竞争,它挑战的是内地整个高校体制。
内地现有3400多所高校,目前面临的危机深刻而复杂。杨东平认为,中国的优秀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进军,面临的主要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的体制性障碍和观念性障碍。在这方面,内地高校可以向香港高校学习的东西很多,这是教育开放政策对内地高等教育可能带来的重要贡献。
暨南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教授袁祖望说,“港校热”对内地高校造成冲击所带来的影响是正面的,它必将带来两地不同高等教育体制之间的竞争和比较,两地高校将在取长补短中最终建立起良性的竞争机制,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