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多彩高句丽 秀美新集安(组图)

中国网络媒体吉林行

【专题】中国网络媒体吉林行 更多

中国网络媒体吉林行

www.zjol.com.cn  2006年07月21日 06:00:54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五盔坟五号墓
“海东第一古碑”:好太王碑
将军坟:“东方金子塔”
  浙江在线吉林集安7月20日讯 (记者 俞斌)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慕名已久的“长白山下小江南”——集安采风。

  

  集安位于中国东北边陲,长白山南麓,东南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是中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风景优美,景色秀丽,被誉为“长白山下小江南”。不仅如此,悠久的历史还赋予了集安深厚的文化底蕴,境内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将军坟、“海东第一古碑”的好太王碑、高句丽王城遗址“国内城”、“丸都山城”等丰富的高句丽文化遗址。2004年7月1日在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国内城”、“丸都山城”、将军坟、五盔坟为代表的43处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42处在集安境内。

  据介绍,高句丽遗迹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后,集安市采取了多项措施,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目前,集安市已经基本形成了“世界遗产高句丽”、“中朝界河鸭绿江”、“长白山下小江南”三大品牌,构筑了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生态风光游、人文古迹游、边境风情游三位一体旅游发展格局。

  相关阅读:

  神秘高句丽

  泱泱中国,五千年的辉煌灿烂文明,孕育了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2004年7月1日,一个兴奋、庄重、神圣、令人震撼的日子,因为这一天集安市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全世界的目光一下子汇集到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高句丽,从这一天起,她将成为世界遗产的一部分,从这一天起,她将成为举世瞩目,无数人身心向往的地方,在这一天,本报记者对这个神奇的地方进行了全程踏访,让我们一起走近高句丽,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关于高句丽

  起源“高句丽”(“句”读作“勾”),史书中记作“高句骊”,简称“句丽”或“句骊”,是公元前1世纪至7世纪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夫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故称高句丽。后建都于纥升骨城,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同时筑尉那岩城(均在今吉林省集安市境内),尉那岩城又称丸都山城,至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迁都平壤。高句丽强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了现今吉林省的东部、辽宁省东北部和朝鲜半岛的北部。公元668年,高句丽被唐与朝鲜半岛的新罗联军所灭,在历史上持续了705年之久。高句丽主要活动在中国历史上的中原王朝管辖范围内,并与历代王朝保持着隶属关系,是受中原王朝制约和管辖的地方政权。不论在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中原王朝的强烈影响。

  高句丽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猎。通用汉字记事,现已发现的好太王碑、中原郡碑、冉牟墓志及大量铭文砖和铭文瓦上面的汉字佐证了这一点。高句丽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但中后期受中原文化影响很深,儒、佛、道文化盛行;特别是高句丽坚固的山城、雄伟的陵墓、辉煌的古墓壁画,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大喜好崇尚勇武古代高句丽人骁勇善战。从发掘出的高句丽壁画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战斗场面。而且出土的文物中,各式兵器如刀、枪、箭头达十余种数千件,对于一个少数民族而言,这是不多见的。

  依山而居喜欢依山而居是高句丽人另一大特点。目前吉林省和辽宁省共发现高句丽居住的山城有130多座,这些地方还现存着高句丽人的生活遗址。

  能歌善舞高句丽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除婚娶和祭祀及平时的节日外,茶余饭后,他们也经常穿着宽大的衣袍,聚在一起载歌载舞,这一点在壁画中一览无余。在唐朝,高丽伎是盛行一时的舞蹈。

  死后厚葬高句丽人十分看重人去世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坟墓中常常葬有大量珍贵的饰品。在集安市博物馆就珍存了大量出土的金、银、铜、铁制成的各种首饰和日用品。通常,高句丽时代的武士会陪葬一些镏金马鞍、剑,而文官则会陪葬些陶器、金步摇等。

  开国王城开国王城为五女山山城,史料记载,公元前37年,中国东北的夫余国王子朱蒙为避免兄弟迫害,逃离夫余国南下,以“纥升骨城”为中心建立了高句丽王国。

  据专家考证,“纥升骨城”应为今辽宁省桓仁县城附近的下古城遗址,而五女山山城则为其山城。从这里开始,高句丽政权逐步扩大了活动领域,创造了高句丽文化,为华夏文化史增添了光辉的一笔。

  历史大事

  【高句丽迁都】汉平帝元始三年(3),高句丽第二代王琉璃明王由卒本川纥升骨城(今桓仁县五女山山城)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市区)。从此,这里作为高句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达425年。

  【山上王移居丸都】东汉建安十四年(209),东汉割据势力辽东公孙康乘高句丽统治集团内讧之机入袭高句丽,“焚烧邑落,攻破国都”,国内城被毁。山上王移居丸都(在今集安城北)。自此之后,丸都山城一度被称为高句丽的“王都”。

  【毋丘俭攻伐高句丽】三国曹魏正始五年(244),曹魏毋丘俭攻伐高句丽,丸都遭受毁灭性的破坏,高句丽第十一代东川王“单将妻子逃窜”。山城从此荒废近百年。

  【丸都山城再次被毁】东晋咸康八年(342),即高句丽第十六代故国原王十二年的春天,高句丽重修丸都城,并于同年秋天又一次移居丸都城。但这次故国原王搬进丸都山城总共不到4个月,前燕慕容的军队又一次攻陷高句丽,“烧其宫室,毁丸都城而还”。丸都山城几经盛衰,终于荒废成历史的陈迹。

 三大奇观巨型石块垒起“东方金字塔”   将军坟是现已确认的高句丽王陵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坟墓,由于它的外观很像尖顶的方截,故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它坐落在一处缓坡的小山上,建于公元5世纪初,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陵墓。那为什么称其为将军坟呢?一位老人告诉记者,相传该遗址还不为外人所知的时候,有的百姓上山采人参时,无意中发现了这座高高的墓葬。当时人们以为里面一定住着一位战绩赫赫的大将军,“将军坟”就这样叫开了。

  将军坟的边长31.58米,由2至4米长的巨大石条垒成。为了保证坟墓年久却不坍塌,聪明的高句丽人在四周用11块高约6米、重约10吨的巨型石块做护倚,使得这座坟得以完好的保存至今。据了解,坟墓最上方的镇坟石有六十余立方米,重量达到60余吨。

  这些巨大的石条来自哪里?它们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被运到这里?是什么人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堆起来的?这些问题吸引着每一个游人。据当地文物馆的专家介绍,这些巨型石块都是从22公里以外的采石场运来的。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由于缺乏运输和起重工具,高句丽工匠们不得不运用冰上运输、滚木、填土斜坡等办法,把石条一块一块运来,又一块一块地垒砌上,这需要付出极大的艰辛和努力。因此将军坟的建造,充分反映出高句丽人的聪明才智。

  壁画千年不褪色在高句丽古墓遗址中,绘有相当数量的精美彩色壁画。这些壁画题材独特,是当时人们生活的写照。在高句丽早期,人们通常喜欢将坟墓主人的喜好、日常生活状态画居其上,而中晚期,则更多的表现人们的某种信仰。

  在这些壁画中,舞踊墓非常有代表性。舞踊墓位于集安城东北3公里处,因墓中绘有群舞者而闻名。壁画中表现东壁绘舞蹈、伴唱场景,主壁绘宴饮,西壁绘狩猎。间绘备乘、莲花、奇兽、仙人、伎乐、日月星辰等。甬道中还绘制鞍具、守墓犬、斗拱、树木等。

  在这些珍贵的壁画中,最古老的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墓穴中阴冷潮湿,有些壁画已经斑驳,但色彩却依然艳丽如初。高句丽人制作颜料的高超程度让许多考古专家们称奇,他们至今也没确定制作颜料的原材料究竟是什么。

  首创簸箕形山城位于集安城北的高山上,与国内城相距2.5公里(千米)。是高句丽早、中期的著名城址之一。它既是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又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在高句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丸都山城与国内城相互依附,互为都城,形成了世界王都建筑史上复合式王都的新模式,为世界古代都城史书写了壮丽的篇章。

  丸都山城环山为屏,山腹为宫,谷口为门,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山城防御坚固,城内却又宽敞自如,环境优美,使建筑、军事、生活、生产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首创了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簸箕形”山城的建筑模式。这种因地制宜的创造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高句丽民族建筑才华、筑城理念的充分展示,高句丽在丸都山城营造方面的奇思妙想,使其成为中世纪都城建筑的杰出范例。

  高句丽的神秘遗迹

  【国内城】

  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鸭绿江中游右岸通沟平原之中枢。后倚禹山,前临鸭绿江,雄踞通沟河畔,当其入江之处,是高句丽王朝在集安境内的第二个都城。427年高句丽迁都平壤后,为高句丽的别都,建都时间长达425年。城略呈长方形,周长为2686米。由于年代久远,几经修葺,城墙大部分已失去原貌。国内城原有城门6座,南北各1座,东西各2座,均有瓮城。民国年间,曾重修3座门,其余3座门被堵死。城西北角和西城墙东、北两面外侧原有护城河宽约10米,城南外侧有一天然水壕,城西外侧有通沟河流过,成为天然的护城河。现在古城只有北部留有部分旧基。

  【好太王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集安市城东4公里处太王乡太王村。好太王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卒于东晋义熙八年(412)。死后被谥为“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其子长寿王为纪念他父亲的功绩,铭记守墓烟户,于义熙十年(414)竖立这座巨大的石碑。好太王碑是由一整块天然的角砾凝灰岩石柱稍加修琢而成,略成方柱形。碑高6.39米,底部宽1.34-1.97米,顶部宽1-1.6米,第三面最宽处达2米。碑文四面环刻,每面文字横竖成行呈规则的长方形,四面碑文共44行,1775字。除去裂隙、剥落损坏者外,目前尚存可辨识者1590字左右。为保护此碑,1927年辑安县工商界曾集资修建了一座碑亭,1976年碑亭破败被拆除,1982年重建了新的碑亭。

  【人面石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集安城北禹山公园东山坡上,有一高句丽方坛积石墓。墓的两侧各竖一石,左边一石镌刻人面,是中国迄今为止所仅见的高句丽人像石刻。石刻所用的石材为灰绿色沉积岩,重约800公斤,画面长104厘米,宽54厘米。单刀阴刻,正视,半裸身。头戴菱形帻冠,脸作桃形,枣核形双目上斜,眉用双钩弧线刻出,鼻梁为笔直的单线,鼻翼肥厚,嘴亦为枣核形,耳作弓形,颈部以下只用简单弧线象征肩臂并收缩为狭窄的身躯。人面石刻的年代,为东晋穆帝升平元年(357)。

  【洞沟古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集安城外,东迄太王乡上解放村,西至麻线乡安子沟,北至禹山北麓山城村,南临鸭绿江。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在这一条带状平原上,分布着数以万计的古墓,其中绝大多数为高句丽时期的古墓,也有少量的渤海国时期墓葬。1962年,初步查明的古墓有11280座。1983年再查,因考古发掘及“文革”期间损毁,尚存古墓7160座。为了便于保护管理,按分布划为下解放、禹山、山城下、万宝汀、七星山、麻线6个墓区。按照墓葬修筑用料及修筑方法,可分为石墓、土墓两大类。它们分别代表了高句丽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墓葬特点。洞沟古墓群作为一处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存,早在明清之际就为世人所知。上世纪30年代,一些日本学者对洞沟古墓群少数墓葬进行了著录和测绘,发表了一批报告和著作。洞沟古墓群范围广、墓葬种类多、数目大、内涵丰富,堪称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古墓群之冠。

  【角抵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集安城东北3公里禹山南麓的坡地上,因墓中绘有二人角抵壁画故名“角抵墓”。角抵墓是一座封土石室壁画墓,截尖方锥形封丘。封土直径约15米,高4米多。整个墓葬由墓道、甬道、左右耳室和墓室构成。室内壁下有一残破的石板,似为破碎的棺床。墓葬耳室、甬道、墓室遍抹白灰,上绘壁画,虽历经沧桑,显得斑驳,仍不失为高句丽颇具特色的壁画墓葬之一。

  【五盔坟五号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集安城东北2公里处。为截尖方锥形封土墓,残高3米,墓室低于地面3-4米。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东西长4.37米,南北宽3.56米,用修琢工细巨型花岗岩石砌成,白灰勾缝。墓室内置三石棺床,东西并列,东西两棺床紧靠两壁,以石灰勾缝。中间棺床系一完整石材琢成。东西两棺床各补一小截。墓室的四壁、藻井、棺床及甬道左右两壁都绘有绚丽的壁画,内容分为四神、各种仙人、飞天等。5号墓室构筑宏伟,绘画技巧娴熟,应是高句丽晚期的王族墓葬。大约在6世纪末。

  【舞踊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集安城东北3公里果树场乡政府驻地附近。因墓中绘有群舞画面而得名。该墓为封土石室壁画墓,截尖方锥形封丘,封土边长17米,高4米。墓葬用石材砌筑墓道、甬道、耳室及墓室,外培黄褐色黏土成丘,墓室、甬道、耳室均用白灰涂抹,上绘彩色壁画。这些壁画题材独特,是高句丽贵族生活的写照。群舞画面上优美的舞姿给人以清新的感受,舞者如觉其动,歌者如闻其声,是高句丽保存下来的珍贵舞蹈资料。

  古墓现中国最早八卦图

  在中国吉林省集安市古墓壁画中发现的八卦图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八卦图实图。有关专家认为,这幅在高句丽贵族墓中出现的极具个性的八卦图,可以在历史资料中找到与之相同的易学依据和联系,是论证高句丽文化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考古证据。

  这幅八卦图出现在吉林省集安市高句丽贵族墓葬五盔坟四号墓室北壁的左下角。壁上绘有一个道士形象的人:他跣足坐于莲台上,左腿盘屈,右腿立起,披发低首,身着绿色羽衣,一只手在地上绘着一幅八卦图。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易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志成介绍,由于过去鲜有易学研究者参观高句丽壁画,这幅图至今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

  吉林小江南——集安

  吉林省集安市是个县级市,位于长白山系老岭山脉南麓、鸭绿江右岸,面积3217平方公里,集安地处吉林省最南端,是全省降雨量最多、无霜期最长、风速最缓的地区,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生态资源丰富,素有“吉林小江南”的美誉。

  公元3年,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第二位王“琉璃明王”听说这里“山水深险,地宜五谷,又多麋鹿鱼鳖之产”,遂将王城从辽宁桓仁“纥升骨城”迁到“国内城”(今集安市区)。集安作为高句丽王城时间长达425年,因此保留了大量的高句丽古迹,包括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国内城与丸都山城、12座王陵及“好太王碑”等2个历史遗存,27座贵族墓葬。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俞斌 编辑: 俞斌
·将军坟:“东方金子塔”(组图)   2006-07-21
·好太王碑:确认了高句丽文明及中心之所在(图)   2006-07-21
·五盔坟五号墓:高句丽晚期壁画墓的代表作(图)   2006-07-21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2006-07-20
·宁舍一顿饭 不舍二人转(图)   2006-07-19
·祝业精:长春振兴须坚持“十字”方针   2006-07-19
·长影世纪城   2006-07-19
·长影世纪城:开辟中国电影工业旅游新空间(多图)   2006-07-19
返回国内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生活资讯 更多 
·明年艺术类考试实行网上报名
·本周六百大店庆 最低4折以下
·杭州钱塘江两岸色彩规划完成
·浙江省气象台:今天天气好
·货车过杭州湾大桥要穿反光背心
·杭州飞西宁呼和浩特航班取消
生活提醒 求职考试 消费商情
杭州天气 今日电视 今日影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985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何始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