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记者张旭东)针对近来有舆论称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猛药’”的说法,中国人民银行在9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在当前流动性充裕的条件下,小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属于“适量微调”。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经国务院批准,央行于今年6月16日、7月21日两次宣布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分别从7月5日和8月15日起生效。这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合计1个百分点,大约可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3000亿元。
央行表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一剂“猛药”的说法对流动性偏紧的状态而言是成立的。在流动性偏紧的状态下,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总是保持在最低水平。由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威力较大,国外主要中央银行一般已不再将其作为常规性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
不过,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所面临的流动性环境与上述情形正好相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不仅没有缺口,反而存在着持续性的、不断积累的流动性过剩。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际收支严重失衡,中央银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被动地向银行体系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为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货币政策操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对冲银行体系过剩的流动性。
央行表示,当前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回收流动性仅是浅层对冲,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一部分过剩流动性深度冻结,能够减轻央行票据发行压力,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利率和信贷的能力。因此,小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我国当前流动性相当充裕的条件下并不是一剂猛药,而是属于适量微调。
央行介绍,当前搭配使用央行票据和存款准备金率两种对冲工具管理银行体系流动性,是保持货币政策主动性和有效性的必要举措,有利于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和市场预期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中央银行及时、主动地调整政策取向,从而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适当的货币政策环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