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老区人民对《长征组歌》剧组的精彩演出报以阵阵热烈掌声和欢呼。
饱蘸激情的心灵的歌唱。
8月1日至4日,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长征组歌》剧组辗转千里,先后在“红都”瑞金、“长征第一渡”于都、“将军县”兴国和“革命摇篮”井冈山演出4场,观众达数万人。打开这段崭新的记忆,呈现的是一幕幕用真心和激情编织的感人至深的场景。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激情汇成一条奔腾的河。
伞下再现“鱼水图”
在瑞金演出时, 38摄氏度的高温让演员们经受了“天如火”的考验;而随后在于都、兴国和井冈山的演出,则让“战友人”体验了“水似银”的真实感觉。因为,接连的3场演出都是在大雨中进行的。
《长征组歌》刚刚在兴国将军广场唱响不久,一场大雨突然倾盆而下。交响音乐露天演出最怕下雨,因为乐器一旦淋雨,轻者音色受损,重者有可能被毁。就在工作人员打算撤下乐队,由合唱队清唱下面的曲目时,许多观众纷纷跑上台来,全然不顾淋湿自己的衣衫,为演员和乐器撑起了一把把雨伞。一时间,一朵朵五颜六色的伞花在舞台上盛开。
此时,指挥的面前不见了乐队,乐队也看不见指挥的手势,但他们的配合像正常演出那般天衣无缝。台下的观众虽然看不到演员,却仍然热情不减,随着音乐节奏摇动着自己手中的小旗。就这样,一场独特的交响音乐在伞下奏响,成为“军民鱼水一家亲”的独特一景。
“见到你们格外亲”
此次重走长征路,战友文工团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每到一地,都要组织小分队慰问沿途健在的老红军及红军将士的家人。于是,在乡村的农家院落中,经常可以看到“30人对1人”的特殊演出。
当小分队出现在肖华将军的妹妹肖金洪面前时,74岁的老人家满脸皱纹都绽开了花,高兴得合不拢嘴。小分队的演员们围在老人身边,充满深情地唱起了肖华将军作词的《长征组歌》选段,还纷纷和她合影留念。而老人家则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往演员们手中塞自家种的花生。虽然浓重的口音让人听不出她在讲啥,但从老人那湿漉漉的眼神和颤巍巍的双手中,任谁都能读出“见到你们格外亲”的画外音来。
县医院的“特殊病人”
8月3日晚,兴国县医院急诊科的王护士怎么也没想到,今天自己接诊的最后一位输液病人竟是著名歌唱家刘斌!此前,当刘斌以高亢嘹亮的嗓音演绎《当兵的人》、《七律·长征》、《沙场点兵》等歌曲,震撼着演出现场的近万名观众时,人们并不知道,他的上呼吸道正发炎,一高声说话就隐隐作痛。为了保证演出,刘斌接连几天都是刚刚打完点滴,拔下针头就上场。虽然嗓子不适,可一旦上了台,他就不顾一切地去演唱。
连日的高温、紧张的排练演出,加上旅途奔波,《长征组歌》剧组的一些演职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在瑞金的首场演出中,一直被骄阳炙烤着的演员中,就有一位体力不支晕倒了。经过简单的治疗后,第二天她又抖擞精神上台演出。演职人员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要用长征精神演唱长征、宣传长征。
惟一“原版”继续征程
在“战友人”的眼中,笛子演奏家张森清老师是团里的宝贝,因为他是如今还活跃在舞台上的惟一一位《长征组歌》的原班人马。
吹了40多年的《长征组歌》,张森清的演奏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尤其是第六曲《过雪山草地》,悲壮悠远的笛声一响,就把观众的思绪带到了当年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翻雪山过草地的特殊情景当中。也就是在这时,观众们总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啧啧的赞叹。
别人的谱架上是厚厚的乐谱,张森清的谱架上却是粗细长短不同的6根笛子,这是他完成演出所需要的所有乐器。张森清说:“《长征组歌》的每个音符都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只要音乐一响,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投入其中,别的一切都忘记了。”
为了保证这次“《长征组歌》重走长征路”的演出,原本在国外探亲的张森清只待了一个多星期,就提前结束了假期回到国内。历时40天、行程2万里、途经数十个地市县的演出对一个65岁的老人来说,是一个极不轻松的行程,但张森清却显得很有信心:“能实现多年来沿长征路线演出的梦想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我要通过自己的演奏,让这部20世纪的华人音乐经典感动更多的人。”
“一条路:历尽千辛万苦,跨越千山万水,铸就伟大的长征精神;一组歌:唱遍千村万寨,传遍千家万户,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一杆旗:辉映千城万乡,照耀千秋万代,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记录着《长征组歌》剧组在江西演出的点点滴滴,耳畔又响起队伍出征前演员们发出的铮铮誓言,他们的真心和激情洒遍了这片红色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