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稿:日本经团联的一位官员最近在媒体撰文称,日本提出的“环境立国”战略,最大的目标就是中国。对于资源和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但又苦于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中国,日本可以利用企业拥有的节能和环保领域的优秀技术,制定对华战略,以改善对华关系和日本的形象。日本《外交论坛》月刊8月号刊登了经团联亚洲小组副组长青山周的这篇文章,题为《中国是环境产业的巨大市场》,要点如下:
中国迈向“环境协调型社会”
中国于年初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根据这个规划,从2006年到2010年的5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将达到7.5%,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相当于2000年的2倍。
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规划规定,今后5年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单位能源消耗将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将减少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虽然没有提出具体的数值,但是规划明确规定将使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控制取得成效。这是中国在5年计划中首次提出解决地球温室化的目标,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行动。
如果用环境领域的术语来说,中国的5年规划希望实现的是“环境协调型社会”,而日本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并且取得了成果。对日本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出现了一个以“环境”为关键词的新市场。
1972年日本经团联和通产省设立的日中经济协会在1992年地球环境首脑会议后,制定了21世纪议程。为了推动开始关注环境对策的中国国内企业发展环境产业,日中经济协会设立了环境委员会,在这10多年的时间里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中国,发展环境产业的多数企业都是环境委员会的成员。
该委员会还与中国相关的政府部门共同主办“日中环境产业合作会议”,不仅与中国政府和相关团体的成员,而且与正在开发治污设备的中国企业、中国环境设备厂家的负责人进行对话,每次会议都比上次更加活跃。这种务实的活动已经开始取得商务成果。
中国是日“环境立国”最大目标
日本经团联在2003年1月1日发表了《为建设充满活力与魅力的日本而奋斗》的报告,俗称“奥田纲领”。其中提出了“将环境作为日本企业强项”的“环境立国”战略。此后,经济产业省也发表了“环境立国”宣言。
2004年,日本各研究会相继公布了自己的调查结果,其中包括亚洲产业基础强化项目的《为在中国建立循环型社会和扩充环境产业而进行日中合作的研究调查》、国际能源使用合理化基础设施项目的《为在东亚地区建立新环境合作框架的基础调查》、国际石油供需体制调查项目的《关于中国能源政策和形势的调查》等。
据此,经济产业省5月底公布了《新国家能源战略》,提出亚洲能源环境合作战略,旨在“为提高亚洲的能源利用效率作出实质性贡献”,“为解决伴随着煤炭的加速使用而带来的地球温室化等环境问题作出实质性贡献”。战略明确提出“集中加强与中国和印度这两个能源需求增加大国的合作关系”。
配合《新国家能源战略》的发表,经济产业省还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5月29日在东京共同主办了《日中节能环境综合论坛》,并开始迅速采取行动。在钢铁和科学等领域,日中合作的协商已经开始。今后,在扩大合作的产业领域范围的同时,还将扩大合作的内容。
日生态产品可望在中国普及
从环保标志在中国出现开始,12年来,中国已经成长为1万亿日元的“绿色产品”市场,购买“绿色产品”的人越来越多。中国的一般消费者开始关注环保型的企业和产品,“重视环境”不仅成了中国政府的价值观,而且也成为中国老百姓的价值观。
去年6月,从事环保“生态产品”普及活动的绿色采购网被邀请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关于政府绿色采购的国际研讨会”。同年9月,日中韩三国政府代表在东京举行了“环境产业圆桌会议”,就环境标志的设计和标准的通用化进行了协商。中国政府已经拥有了56种属于自己的环境标志认证,获得认证的企业已经超过1000家,获得认证的产品也已超过1.8万种。
在中国,决策者日益认识到,伴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对健康的关注正在增强。由于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动绿色采购的制度化,日本企业的生态产品有了进一步在中国普及的可能性。
利用日本环保产品改善对华关系
根据中央大学教授猪口孝所作的“亚洲晴雨表”2005年的调查结果,“认为日本的品牌好”的人中,有34.2%的人“对日本有好感”,而“对日本没有好感”的人的比率则大大低于平均数。而在“讨厌日本品牌”的人中,“讨厌日本”的人则大大超过平均数。2001年,对于“你如何看待日本企业的环境广告”的提问,有46.5%的人回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形象”。
如此看来,如果能够增加对日本企业和日本品牌的好感度,对日本的评价也会改善。要想改善对日本企业和日本产品的评价,只要打出“环境”牌就可以了。从舆论调查中很容易看出这一点。
虽然从自身立场出发,政府难以支援个别企业和个别产品,但是基于增加对日本好感度的观点,政府可以宣传日本企业和日本产品在环境领域所拥有的优秀技术,缔造中国消费者的环境意识,同时让中国消费者熟识“日本企业和日本产品的环境品牌”。如果日本政府想对中国开展民间外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环境正是能够取得最大效果的领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