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瞭望》文章:“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指南

www.zjol.com.cn  2006年08月20日 07:59:5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十一五”时期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文化发展应当遵循怎样的战略?应当达到怎样的发展水平?在国际竞争中如何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国力”?与国家“十一五”规划相衔接的有关文化发展规划,将对这些备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进行权威的解答。

  首要任务:构建民族“文化精神”

  据悉,有关文化发展规划原本想涉及中长期的文化发展,但由于这是国家第一个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难度巨大,“史无前例”,最终只做成了未来5年的发展纲要。此前,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完成文化发展纲要的编制。

  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教授参与了这一规划的起草与制定工作。他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在“可持续发展”、“绿色GDP”、“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新的发展观深入人心的今天,中央决策层实际上是期望“科技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成为国家发展的“双翼”,带动综合国力的提升。

  文化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中国的文化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熊澄宇表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然而,面对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少数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表明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的缺失,影响了国家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的根本任务,首先是构建起新时代的民族和国家文化精神。

  出于对民族文化精神缺失状况的关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陈少峰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迅速构建起新时期的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这是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否则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发展必然成为“无源之水”。长期从事伦理道德研究的陈少峰认为,新时期中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应当以“八荣八耻”为核心,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来塑造全社会的伦理道德与价值观念。未来中国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发展战略,应当是建立在整个国家所倡导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基础上的发展战略,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核心目标是为了彻底实现主流文化价值观。

  熊澄宇认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表面上看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实际上点到了民族文化精神的建设。因此,规划文化发展时把“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未来5年文化发展的首要任务,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繁荣哲学和社会科学,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转变职能:强化公共文化服务

  在陈少峰看来,文化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最近几年文化发展与改革经验的总结与提升,对未来5年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战略。他认为,其中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阐释十分具有新意,是一大亮点。

  “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理念的提出,对中国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熊澄宇介绍说,以前我们一直提的是“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而现在则强调转变政府职能、保障和实现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这实际上是在非常具体地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享国家文化发展的成果。

  在“十一五”时期,按照中央的要求,将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和管办分离,切实把政府职能由主要办文化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要从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出发,以实现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的原则,兼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逐渐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一批代表国家形象的重点文化设施,推进一批重要文化工程项目建设,并要重点扶持一批有代表性的艺术表演院团和重点出版单位、社科机构。还特别强调要增加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着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建立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陈少峰指出,这将带动政府职能转变。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的功能和地位认识仍然不十分清楚,低效的文化事业项目太多。比如许多地方在拼命建设博物馆,而博物馆在文化事业当中怎么也不能算是最优化的门类,他认为,未来引领潮流的公共文化服务门类应当是人才培训、信息中心、图书馆、公共文化消费场馆等。

  他特别提到,以“分类分流”思想对公共文化事业进行清理和精简,强化政府对文化事业的调控能力和分类指导能力,有限的财政投入应当放在“刀刃”上,并提高投入效率。

  重点发展:文化产业九大门类

  受到各方期待的文化发展规划另一大亮点,是就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专门部署。陈少峰告诉《望新闻周刊》,这是高层第一次专门阐述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

  中央正式给“文化产业”“正名”也不过短短6年时间。6年来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所积累的实力,从质和量两个方面都还只能称为“弱质产业”。然而这并不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和速度。

  未来5年的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在抓好文化体系建设、重塑市场主体、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确定了重点发展的产业门类——影视制作业、出版业、发行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业、演艺业、娱乐业、文化会展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培育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十一五”时期,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GDP中的比重有所增加。

  谈到文化产业发展时,人们往往强调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强调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认为这就是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本。陈少峰表示,这是一种误区。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无不是秉承“内容为王”理念精心运作的结果。在文化领域,如何创新是一个被忽略但却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规划“十一五”文化发展时中央提出,要抓好文化创新能力建设,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着力培育一批创新主体,加速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提高我国文化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创新成果。他预估说“文化创新”将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极重要理念。

  陈少峰认为,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传统文化产业如报业、电视、出版等出现了较快的自发性增长,到2000年中央政府第一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为文化产业发展“正名”,到党的十六大,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经历了“自发性增长”、“正名”、“解放文化生产力,大张旗鼓发展”三个阶段。有关文化发展规划的实施,更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甚至可以说,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到新的历史性的关键时期,理由有四:一是全民族怀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在国际舞台和国际交流中努力提升中国影响力、树立中国的正面国家形象的历史性背景,为中华文化和文化产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全球文化多元化时代来临,世界了解中国的需求逐渐升温,全球六千万华人成为中国文化产业最独特的海外市场;三是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居民文化生活和精神消费需求急剧增长,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四是国内正在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舆论氛围。

  韩国用8年时间实现了文化产品逆差转顺差,其中的奥秘何在?陈少峰认为,韩国政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了特别的规划,支持力度非常大,收到了实效。目前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一般在10%~12%之间。陈少峰表示,中国理想的状况是用10到20年时间,使文化产业占GDP的份额从目前的2.2%提高到8%左右。

  在规划“十一五”文化发展时,还提出了“建立国家文化艺术领域授予荣誉称号的制度”,为了推动文化发展,国家将对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文化工作者授予人民艺术家、人民作家等荣誉称号,并从“十一五”时期开始,设立“国家文化杰出贡献奖”,表彰在文学艺术、人文社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对作为“第一战略资源”的人才队伍建设,也提出了细致明确的要求,着力加强文化领域“领军人物”和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并提出,贯彻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制定实施“十一五”时期全国文化人才培训规划;充分发挥高校在建设先进文化和培养文化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人才选拔机制等。最终目标是,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的文化工作者队伍,为国家文化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新的起点:差距与机遇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文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舆论引导能力显著增强,文学艺术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增加,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日趋完善,文化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文化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这表明,我国文化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上。

  同时,我国文化发展也仍然存在不可小视的差距。首先,我国的文化实力在国际竞争中还处于弱势地位。随着全球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国家的“名片”。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并不具备与我国的大国地位相匹配的话语权,文化产品贸易也长期处于严重逆差状态。

  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价值何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们的一致看法是: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之一。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要赢得国际竞争,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样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

  其次,从我国内部而言,现阶段我国文化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进程还不相适应,文化体制机制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形势还不相适应,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数量、品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专家表示,未来20年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当抓住机遇,增强紧迫感,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促进城乡和区域之间文化的共同发展;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使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文化发展的水平与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

 [1] [2] 下一页


来源: 瞭望 作者: 浦树柔 编辑: 陈天怀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 原则通过文化发展纲要   2006-07-05
·青藏铁路有利藏文化发展 推动藏文化走向世界   2006-07-01
返回国内新闻

 生活资讯 更多 
·明年艺术类考试实行网上报名
·本周六百大店庆 最低4折以下
·杭州钱塘江两岸色彩规划完成
·浙江省气象台:今天天气好
·货车过杭州湾大桥要穿反光背心
·杭州飞西宁呼和浩特航班取消
生活提醒 求职考试 消费商情
杭州天气 今日电视 今日影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985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何始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