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采访组
近日,在某个网站见到一篇有关福建防抗“桑美”台风的署名文章:《为了新闻工作者的良知———“桑美”台风报道一线采访手记》。此文记者自称深入灾区一线,然而文中所述,与我们的见闻,却又相去甚远。
同是深入灾区同是记者见闻
超强台风“桑美”登陆后的第二天上午,福建日报立即组织采访组,奔赴宁德重灾区,采访报道各地抗台救灾的情况。
作为采访组成员,我们于当天下午抵达宁德市区后,立即采访宁德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了解宁德受灾的总体情况。当天晚上8点多,又来到指挥部了解灾情及抗灾的最新动态,并定下采访行程。
12日,我们赶赴受灾最为严重的福鼎市,了解基本情况后,中午即赶到沙埕港。
13日,我们赶到柘荣,深入黄柏乡沙坑里新村和城郊乡湄洋村。
13日傍晚我们赶到福安,采访了受损较为严重的电机厂,了解了该市受灾抗灾的总体情况。第二天上午又到溪柄镇扆山村。
14日近中午我们赶到寿宁,当天下午到达该县受灾最严重的托溪乡。
15日中午我们又赶到霞浦……
那么,相对这一篇署名文章(以下简称“手记”),我们的见闻又是什么呢?
其一,关于13日中午在沙埕镇海面上看到十多具漂浮的遇难者遗体。
“手记”说:“8月13日中午,我们抵达福鼎沙埕镇,当汽车沿着港口旁的公路行驶时,司机突然叫了起来:‘水里是什么东西?’下车一看,我们大吃一惊:这竟然是一具浮尸!随后,在海面上,我们又看见了十多具漂浮的遇难者的遗体。”
其实,我们在“手记”记者等人抵达沙埕镇的前一天,即8月12日14时许,就踏上了从沙埕镇政府所在地到南镇村的渡船。但是,我们并没有见到海上浮尸。
记得隔海相望的两个港口间航程大约有10余分钟。船刚开动转了个弯,破损的渔排浮标、木板就映入眼帘。南镇村港口里几十艘大小不一的渔船搁浅在了海滩上的淤泥里,相互的撞击让这些渔船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损。淤泥外的海面上,不少村民忙着打捞物品和垂钓从渔排跑出的鱼。依旧泛黄的内海面并不宽阔,渡船频繁往来。
三个多小时的采访后,我们从南镇村乘船返回。夕阳下的海面阳光依然灼人,为了抓紧时间,渡船加快了速度,激起的海水打在我们的衣服上,随行摄影记者放在甲板上的镜头也沾上了水珠。
“手记”记者等人看到的十几具尸体是否属实?我们想,这有可能。因为沙埕港的确死了人。但是,凡海边生长的人都知道,沉海死了的人,尸体不会马上浮出水面,因为人体的比重重于海水,一定要等到死者胃中的食物发酵胀气,尸体的比重轻于海水后,才能浮出,这往往需要几天时间。而且,能否遇见浮尸,还得看潮汐涨落,海水流向。也就是说,如果有人看了“手记”,以为沙埕港有满海的浮尸,过了四天还没人打捞,那就错了。
其二,关于对当地救援工作的意见。
“手记”说:当听说我们是记者,大批群众围了上来,陈述对当地救援工作的意见,原来,他们失踪的亲属大多还没有找到。某渔民说,灾后第一天,灾区连医疗人员都找不到,也没有人组织打捞尸体。
实际上,台风“桑美”余威尚存,沙埕镇就开展了海上搜救工作。
12日下午,我们在沙埕镇政府采访沙埕镇党委副书记蔡建卫时了解到,“桑美”袭击当晚9点多,风力刚减弱,沙埕港内还是波汹浪涌,沙埕镇就按预案启动海上搜救。宁德市委常委、福鼎市委书记唐颐,沙埕镇党委书记陈尔才、副书记蔡建卫率干部民兵身着雨衣,手握电筒,分乘几条小船摸黑冒险出海,呼喊着“有—没—有—人!有—没—有—人!”展开搜救,当晚共救回落水的船员渔民11人,而对岸的龙安开发区领导也启动搜救预案,率干部民兵出海搜救,救回了落水的船员渔民5人。因为风浪太大,加上海上漂浮的渔网对搜救船造成极大威胁,搜救持续到晚上12点多停止。回到岸上,由于通信中断,唐颐手写一封信,交代镇干部连夜送给宁德海事局驻沙埕办事处负责人,要求对方做好海事搜救的准备工作。几个小时后,11日早晨5点多,福鼎市、沙埕镇干部们顾不上疲劳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搜救工作。
台风刚过,省防汛指挥部和宁德市委、市政府协调武警某部、宁德武警支队、驻福鼎部队、边防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官兵、宁德市有关县市技术人员和车辆等,协助开展海上搜救工作。
12日上午和晚上,宁德市委、市政府,福鼎市委、市政府分别召开会议,再次部署海上搜救工作。福鼎市成立三个工作组,组织300多人的搜救队伍,出动船只17艘,加大海上搜救力度;设立卫生、医疗、消毒服务站,免费为群众提供药品,所有搜寻、处置的费用都由政府承担。
13日,宁德市又专门成立沙埕海上搜救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协助福鼎市加快搜寻失踪人员、打捞尸体和沉船。
由60余艘大小船只、600余人组成的搜救队伍从11日起日夜不间断地坚守在海上,开展搜救工作。
同时,基础设施建设抢修迅速推进,电力部门先后从全省各地调集362支抢修队伍、2000多人,携带抢修设备、车辆,赶赴宁德灾区;通信部门从全省各地增调550人和抢修物资、设备,组成10余支抢险队伍,分赴宁德各县(市、区);城建、供水部门也积极组织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经过努力抢修,至14日,灾区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已基本恢复正常。
而在“手记”中,只字未提省地县各级领导和基层干部面对灾害奋勇抗争的事迹,只字未提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抢险救灾的事迹。
相对“手记”记者的见闻,我们除了看到灾情严重,看到灾区群众受苦外,还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这是一种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的献身精神,是一种泰山压顶不弯腰,坚决与自然灾害抗争到底的顽强力量:
在沙埕港,我们看到沿街的门窗玻璃被台风击碎了,有的店面铁制卷帘门也被毁坏了,镇政府办公楼一片狼藉,门窗几无,有的办公室积水达十几厘米。而干部们两眼通红,声音沙哑,满身汗气味地忙着,码头上人来人往,有的在运送米面,有的驾船搜寻失踪人员。虽然大灾刚过,但我们感到村里的日常生活正在迅速恢复,除了各家各户都在加紧修补房屋外,杂货店、饮食店也都正常营业。在村支部,两眼通红的村支书王孙明告诉我们,7000多人的南镇村几乎家家受灾,从挨家挨户统计失踪人口,到发放救灾物资,再到组织恢复供水、电,村里仅有的7个村干部筋疲力尽。王孙明说,当前他们一是稳定村民情绪,二是尽快恢复村里的生活、生产秩序,新买的水管已经到了村里的码头,正与自来水公司配合全力铺设,相信几天内就能恢复供水。
在柘荣,我们看到,黄柏乡沙坑里新村由于突发山洪、泥石流,该村10幢土木结构的房子,全部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好在乡村干部及时转移群众,无人员伤亡。我们还看到,从其他地方调集过来的电力部门的有关人员,正在修建电线,市区已于12日晚通电,各乡镇正陆续通电。
在福安,我们看到,街道干净整洁,看上去不像是被水淹过的。我们又去看了福安的溪柄镇扆山村,这里种植的水稻与葡萄受“桑美”袭击,损失严重,但没人因灾死亡。村民情绪稳定,正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洗稻苗,喷洒农药,加固葡萄架。
在寿宁,我们看到,该县受灾最为严重的托溪乡,街巷道路全被泥沙、砖块、木头和倒下的土墙塞满了。除了山坡上的几幢水泥房子外,全村几乎见不着一幢完整的房子。然而,灾情发生后,县里挂点托溪乡的干部与乡村干部一起,迅速转移安置群众。受灾最重的洋尾村500多灾民,被及时安置在山坡上的乡中学。乡里还在中学设立了10个灾民免费就餐点。通向村外的道路很快就修好,运送救灾物品的车辆进村了,受灾群众领到了生活急需的大米、现金、被子、衣物,大型推土机也开进来了,清淤排险拆迁工程队已进场全面开工……
如何反映灾情以及福建的防抗救灾工作?
“手记”说,灾区群众要求媒体讲“真话”。的确,不讲真话,如何了解真相?不了解真相,又如何认同真理?然而,是真理,就拒绝情绪化,就拒绝以偏概全,真理总是客观公正的。
那么,如何客观公正地反映“桑美”的灾情以及福建的防抗救灾工作?
对福建来说,“桑美”实在是近代史以来最大的一场自然灾害。这个超强台风,说是在闽浙交界处登陆,实则一登陆即转身直扑福建,在福建境内肆虐竟长达12小时!
它的风力特别大: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力17级(风速60米/秒),登陆后最大风速值达75.8米/秒。登陆前后,福鼎市连续3小时阵风风速超过40米/秒。
它的降雨特别集中:登陆前后,宁德部分地区出现了特大暴雨,其中柘荣鸳鸯头320毫米、福鼎管阳314毫米、柘荣青岚293毫米。
它的气压特别低:登陆时中心气压为920百帕,是建国以来登陆大陆的台风中气压最低的。强大的风力产生巨大的压力,17级(60米/秒)风力产生的风压达到了225千克/平方米,内外巨大的压力差,对建筑物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谁能想象:吊扇扇叶会变成垂直向下,厚重的铁皮屋顶被扭成麻花,合抱粗的水泥柱子能断成几截!
谁能想象:田里的蘑菇房、鸭棚,或倒塌成一堆乱木,或只剩下几根孤零零的空架。海面上原本井然排列的渔排,只剩下一些碎木板漂浮着!
谁能想象沙埕镇财政所干部郑祖銮的经历:“那雨打在身上就像触电一样,一个大浪掀来,附近一艘300吨的铁壳船就不见了,周围100多艘回港避风的渔船撞击在一起,摇摇欲沉。”
如此超强度的台风,近年来只有2005年重创美国南部地区的“卡特里娜”可以匹敌。而据有关资料统计,“卡特里娜”登陆时近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59米/秒,比“桑美”小1米/秒;气压923百帕,比“桑美”高3百帕,在日降雨量方面,“桑美”比“卡特里娜”多15倍以上!
那么,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福建究竟有没有作为?
8月12日,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专程赴灾情最重的福鼎市,实地察看灾情后,留下了四个“确实”的印象:一是这次台风确实来势猛,强度大;二是这次台风确实危害重,损失大;三是福建省委、省政府在防灾减灾、避险保安过程中确实抓得好,力度大;四是今后的救灾重建工作确实任务重,难度大。
福建防灾抗灾工作的事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桑美”生成后,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省委副书记梁绮萍多次亲临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各地落实责任,强化防御准备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德章始终坐镇指挥部,并四次召开会商会。
省防汛指挥部两次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发出16份明传电报、31份汛情快报,指挥部署全省防强台风工作,同时,全省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全面防御“桑美”;全省9个设区市紧急动员,确保防抗台风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乡村、社区。
截至9日12时,全省各类出海渔船、商船、工程船等35627艘船只全部回港避风。至9日20时,海上船只和渔排上的26.5万人转移上岸。至10日12时,全省共转移危险区域人员62万余人,其中,福鼎市先后接纳各地避风船只12000多艘,全市2727艘船只按时回港,7万口网箱、渔排上的7283人全部提前撤离。全市100多处地质灾害点的1223户5320人也在台风登陆前全部撤离。市直机关组织10支、500多人的抢险队伍,各乡镇、村组织43支5483人的应急抢险小组,驻福鼎海军、海警、边防、消防、公安、武装部,也派出200多名官兵和干警,分赴各乡镇协助开展防灾抗灾工作。
“桑美”过后的第一时间,省委书记卢展工三赴福鼎,省长黄小晶、省委副书记梁绮萍,副省长刘德章、陈芸和叶双瑜等也先后赶赴宁德指导救灾工作,并亲临沙埕港视察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救灾工作。
省政府救灾工作组赶赴福鼎灾区指导救灾。省民政厅组织四个工作组紧急赶赴宁德、南平等地,协助当地开展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工作。
这次灾害,人员伤亡比较集中在沙埕港。
有人问:那些渔民既然已经提前将渔船靠泊在避风港,为何不索性上岸,还要待在渔船上呢?
原来,根据《福建省渔港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第五章“渔业船舶安全作业与救助”第三十三条规定:渔业船舶航行、作业和停泊必须遵守操作规程和值班制度。而按照《渔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与船员职责》(中国海洋渔业总公司)第二章“防台、海损和救助”第一节“防台守则”第六条:在台风袭击中,必须健全值班制度,加强值班人员,船长应亲临各岗位督促检查,密切注意锚链受力情况及船位变化,要防止走锚或断链。有走锚风险时,应开车配合顶风,以减少锚及锚链受力,并尽量避免横向受风,力争不要走锚。注意本船及他船动向,防止碰撞事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国籍船舶管理规定》第二章“停泊”第十四条:船舶在港内停泊,必须留有足以保证船舶安全操纵的船员值班,遇有台风警报等紧急情况,全体船员必须立即回船采取防范、应急等措施。
其实,就渔民上岸问题,省防汛指挥部于8月9日连续发出两份内部明电,要求把渔排和海上船只上的人员安全转移上岸。海洋与渔业局也多次通知宁德、福州沿海一带所有进港避风的大马力渔船改变过去留人在船开机顶风的习惯,把船上人员撤离上岸,然而,还是有不少渔民按照习惯留在了船上。
沙埕港是天然良港,台风登陆当天有一万多艘渔船进港避风,而且所有渔船也严格按照国家船舶操作规程实行值班制度,可面对超强台风的正面袭击,依然造成900余艘船只沉没,大量人员伤亡。
这就是50年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
这就是我国台风强度重新分级后登陆的第一个超强台风!
天灾也是对新闻媒体的考验
历史罕见的超强台风“桑美”给福鼎等地造成巨大的灾难。这不可抗拒的天灾,既是对受灾地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极大考验,也是对新闻媒体宣传工作的巨大考验。
不同的媒体、不同的记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行动。台风登陆后,福鼎受到了重创,路、水、电设施全部被毁,通信线路中断,电脑、传真机都无法使用。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当地报道组的通讯员秉承良好的职业操守,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报道灾区现场情况。有的甚至通过电话和手机,用口述的方式向编辑部传稿,夜班编辑用笔一字字地记录下来,及时报道灾情。一些媒体在台风登陆前就派出大批记者,奔赴宁德,反映地方干部群众如何落实防抗台风预案的一系列措施。
在此后的几天中,这些新闻媒体记者深入灾区第一线,连续报道当地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一道抗灾救灾、灾后搜救与安置等可歌可泣的情况,既展现灾区人民抗灾救灾的动人场景,又颂扬抗灾救灾的英雄事迹,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并重建家园的信心,也在全社会弘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媒体正面的、负责任的报道,对于受灾地区干部群众是极大的心灵抚慰,有利于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灾区的安定稳定,从而形成合力,做好抗灾救灾工作,让灾区人民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帮助下,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建好家园。
面对不可抗拒的天灾,新闻媒体更应负起责任,担起道义,更应清醒理智地面对灾情,全面辩证地分析,实事求是地反映。这就需要自觉地恪守新闻纪律,坚守新闻报道的职业品格,多做全面深入的正面报道,多鼓劲,多一份理解之心,多一分关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