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会造成多大经济损失?哪些行业是环境监管的重点目标?9月7日发布的《中国环境经济核算2004》绿皮书给出了答案――
解读首份绿色GDP报告
9月7日,《中国环境经济核算2004》绿皮书正式公布。这是我国首次发布环境污染经济核算报告。从2004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统计局启动绿色GDP核算项目以来,绿色GDP一直吸引着公众的目光。现阶段的研究成果能够告诉我们什么?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人士。
3.05%和1.8%意味着什么?
仅计算10项污染损失,就占到了2004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1.8%换算为环保投资大约为当年GDP的6.8%,实际投资欠账高达80%
“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GDP的比例为3.05%。”绿皮书的这一数字最为人们所瞩目。它能真实反映目前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损耗吗?
“广义的绿色GDP不仅要从传统GDP中扣除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也就是资源和环境的耗减成本,还要从中扣除人文社会部分的虚数。我们这次搞的是狭义GDP,只是从传统GDP中扣除资源和环境耗减成本,具体到环保部门,能够扣减的也就是环境耗减成本。”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仅计算10项污染损失,就占到了GDP的3.05%,如果把没有核算的内容加进去,可以想象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是一个多么可观的数字。
绿皮书中还涉及到另一个重要数字――污染扣减指数1.8%。专家称之为虚拟治理成本。这个1.8%和3.05%又有什么关系呢?潘岳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做说明:“如果我们把生水烧开或用家庭净水器过滤一下,需要为此支付电费等处理成本,可能占到我们收入的1.8%,但如果我们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喝生水,由此生病就可能至少花费我们收入的3.05%。”
潘岳认为,1.8%为环保投资规模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虚拟治理成本1.8%换算为环保投资大约为当年GDP的6.8%。也就是说,如果2004年投入1万亿,就能基本解决工业和生活点源污染的问题。事实上,2004年我们的实际点源污染治理投资仅为1900亿元,不到应投入资金的20%。”
绿色GDP核算小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雷明认为,数字反映出的欠账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他说,欠账一旦累积,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人健康造成的损害以及处理这些欠账所付出的代价都将非常巨大,甚至有可能抵消GDP的增长。
绿色GDP如何测算?
由于基础数据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此次核算并没有包含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中的生态破坏成本,只计算了环境污染损失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绿皮书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布的绿色GDP核算结果。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指出,这个成果还只是阶段性的、初步的,在技术层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距离完善的绿色GDP核算体系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专家介绍说,一个完整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至少应该包括5大项自然资源耗减成本(耕地资源、矿物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和两大项环境退化成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由于基础数据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此次核算并没有包含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中的生态破坏成本,只计算了环境污染损失。
进一步说,环境污染损失成本又包括20多项内容。此次核算仅仅计算了其中的10项(大气污染造成的健康、农业和材料损失,水污染造成的健康、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污染型缺水损失,以及固废侵占土地造成的经济损失等),其它项目如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都没有涉及。专家还指出,在已经核算出的10项损失中还存在低估和缺项的问题。
绿色GDP核算结果有何作用?
将污染扣减指数或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作为一项政绩考核指标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绿色GDP核算结果对国民经济、对公众的日常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呢?它能够抑制某些地方官员“GDP崇拜”的倾向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易生告诉记者,“分部门和分地区的虚拟治理成本核算结果已经明确,这对未来环境污染治理重点、污染物总量配置和加强重点源监控体系建设给予了进一步的确认。”
“核算过程本身也带来许多有用的信息,如万元GDP能源资源消耗等指标,让我们了解哪些部门、哪些地区是资源消耗‘高强度区’,哪些部门、哪些地区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重灾区’?这样,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确定污染治理重点。”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这么说。
据核算小组主要成员、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金南透露,14个省的环境退化成本高于3.05%,21个省市的虚拟治理成本高于1.8%。面对这些数据,地方有何反应,数据是否能发挥作用?
“如果起不到作用,当初我们就不搞了。在公布结果前,就有人提出如果地方政府对核算结果和排序存在异议,甚至有的地方要求不要公布核算结果,这就很说明问题。”潘岳认为,通过发布年度核算报告,并使之成为各地综合业绩的评价指标,就会激励各级领导干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顾及到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和资源问题。
绿色GDP指标能否成为政绩考核的一项标准,真正成为“绿色指挥棒”?潘岳说,将污染扣减指数或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作为一项政绩考核指标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据透露,环保总局将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绿色GDP核算结果来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涉及污染治理、环境税收、生态补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
国家环保总局规划司司长周建说,国家环保总局已与中组部协调对接,将发布的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的工作也正在推进。目前,3个省市的试点工作已经展开,先把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控制指标作为考核内容。国家环保总局希望用5―8年的时间建立完整的中国环境社会综合评估体系。
链接
据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研究机构测算,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有2/3是在对生态环境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虽然有其自然环境脆弱、气候异常的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人为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和粗放型资源开发方式导致的。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