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苹果成熟。陕西旬邑县的农民们沉浸在一片丰收的喜悦中。职田镇车村农民杨相民种了9亩多“红富士”,“去年赚了4万多,今年也不会少。”发展苹果产业,旬邑县找到了农民增收的抓手。县政府领导说:“旬邑是一个纯农业县,位置偏僻,好在土层深厚、光热充足,种苹果有优势。我们就把重点放在打造苹果产业上。”
新农村建设,旬邑刚刚起步。虽然还不是很富裕,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稳扎稳打,旬邑的农村经济开始驶入快车道。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生产发展”,核心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2004年和2005年,我国粮食连续两年获得丰收,然而粮食供给总体上仍是产不足需,粮食安全问题还将长期存在。农民收入增长扭转了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两年平均增幅6.5%,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但是,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仍为3.2∶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最突出的矛盾。除了经济收入差距之外,在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政府提供的公共品方面,农村和城市之间还存在着较深的鸿沟。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三个1号文件的出台和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城乡统筹发展呈现良好开局。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是长期形成的,改变农业和农村的落后面貌必须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十一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只有切实推进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才能在本世纪头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目前各地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总体健康”。农村经济取得新发展,夏粮在气候异常情况下连续第三年增产,农民收入在前两年连续增加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乡村道路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和医疗保障有所加强;村容村貌出现新变化,村庄建设规划开始起步,生活环境改善得到重视;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农业三税全面取消,农村综合改革正在有序推进。
但是,也确实存在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一些地方对建设新农村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短期工作目标,缺乏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甚至脱离实际搞样板村、造“盆景”,违背农民意愿。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避免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这五句话20个字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大多数地区而言,还是要首先突出抓好生产发展,重点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多下功夫,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