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2004年全国环境污染损失占当年GDP的3.05% 新华社发
耗时两年,在备受争议与关注中,绿色GDP报告——《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近日由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统计局共同发布。今天的《法制日报》报道说,有关官员透露,就在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统计局将要公开此次核算结果时,一些地方曾表现出某种程度的不适应和担忧,有的地方甚至要求不要公布核算结果。
中国历史上首份有关环境污染经济核算的国家报告令人震惊: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GDP的比例为3.05%。
面对5118亿元,或许有人会说,污染大多是企业造成的,它们才是罪魁祸首。但在采访中,有关专家对此却表示出了明确的反对。专家指出,5118亿元,政府也应埋单。原因很简单——政府掌管着执法大权,执法宽严决定着企业行为的规范与否。如果严格执法,执法到位,企业岂敢肆意排污。显然,这5118亿元也有监管部门、地方政府的“贡献”。
这位专家说,说到底,目前,惟GDP论的考核体制和以地方为主的环保管理体制要想一下子突破还不现实。从此次绿色GDP报告出炉的艰难也可见一斑。在这两年过程中,尽管在一些省份启动了绿色GDP考核试点,并在一些地方纳入了政绩考核范围,但是,绿色GDP考核试点仍然举步维艰,两年间,不断有绿色GDP被“缓行”的消息传出;至于,环保政绩考核,更是表面上喊得凶,实则不过是走形式、摆样子,并无实质性进展。所有实行环保政绩考核的地方,其党政领导全部都是“合格”、“优秀”,没有一个被亮“黄牌”、更没有被“红牌”罚下就是有力的证明。
对此,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却显示了少有的乐观。他认为,目前,环保责任制的落实大都体现在对于重大环境事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上,而对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因为经济发展决策失误而造成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等环境违法行为却难以问责,原因就是缺乏一套科学的评价制度和量化的指标体系,责任无从落实。
他说,绿色GDP年度核算报告的发布,使人们看清了经济发展背后所付出的沉重环境代价。这种代价有利于建立综合业绩的评价指标,有利于激励各级领导干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顾及到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和资源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