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缺乏对水资源承受力的考量,华北地区水资源超采量已超过10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两条黄河的水量。今天在此间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水大会“中国水日”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院长刘昌明作了上述表示。
刘昌明说,华北地区人均水资源仅仅是中国人均水资源的15%,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的4%。他提供的图表显示,从1964年到1993年,30年间,这里的地下水量呈下降趋势,后10年水资源开采量增长了差不多10倍。“下降得厉害的地区甚至到了海平面以下,一些地方开采率达到了150%。大量的超采地下水,不仅造成地下水下降,同时形成了大面积漏斗区。”刘昌明说。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组织实施的《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项目》调查表明,华北平原环渤海复合大漏斗总面积达7.28万平方公里,覆盖了河北、天津及山东的广大平原,占区域的52%。
两院院士、原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今天也在同样的场合说,由于地下水超采,我国现在大概有60个城市、地区已经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地下水漏斗。“拿苏州为例,50多年来累计的沉降已经大于60米,沉降区几乎覆盖苏州全市。无锡和常州也差不多基本上连成一片了,这一问题如果不加以处理,后果非常严重。”周干峙说。
尽管是如此超采,但“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而且有一些是严重缺水。”周干峙说,一些城市水体普遍污染,约四分之一城市水质不安全,多数城市存在水安全隐患。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城市都是依托良好的水源发展起来的,城市是用水户最集中、用水强度最大、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要求最高的区域,也是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区域。”周干峙说,而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很少考虑资源的承受力,没有做到以水定规模、量水发展。为此,他建议,城市规划应该以水定城,也就是说城市的规模、城市的发展都必须量水而定。
同时,在规划中必须考虑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再利用。我们一方面缺水,一方面又存在水被大量浪费。他主张在严格控制用水规模和人均用水量的同时,还要更积极地推广中水的利用。要有规划地推进,抓住要害地方,要害的部门,要害的问题逐步解决。
面对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现状,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悦用“忧心忡忡”形容自己的心情。在他看来,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解决污水处理和再利用的问题。他说,“在现有机制和体制下,应该调整政府考核的目标,就是变水的处理率为污染总量的削减。这样我们污水厂才有真正的效益。改变财政投入方式,变项目建设资助为环境产出补助,把经济政策用在污染总量的削减上而不是建设工程的规模上。同时,要强化污水收费制度,这可能影响老百姓的眼前利益,但我们这一代不解决这个问题,子孙后代将后患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