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中国第四次婚姻革命:不确定性成最大特征

www.zjol.com.cn  2006年09月19日 19:50:17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总爱情的历史映像

  有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让人泪流满面,但那种感动并非来自主角的表演,而是暗合了人生的某种隐喻

  在政治尚未取代生活的年代,革命电影也花红柳绿,中国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许多革命电影,总是能在某个时候偷偷地又回潮一次,比如《柳堡的故事》,这其中的爱情因素功不可没。

  比起令人窒息的70年代,50年代的电影普遍轻松活泼,在革命的氛围里不忘渲染家庭与生活的轻松幽默。1958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创作一部反映大公社新生活的电影,两位年轻的作家却创作出一部充满俊男美女的歌舞风光爱情片《五朵金花》。而随着进城后,换老婆也成了50年代的一大热门事情,从《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我们可以看到这股糜烂之风开始向革命队伍进攻,而《李双双》为《婚姻法》的宗旨起到了普及作用。

  即使在彰显男性气质和英雄主义的战争片中,对比美国的《野战排》来看,国产电影仍然浪漫许多,在战斗最激烈的山头,1956年出品的《上甘岭》仍有一位漂亮的女卫生员带领大家歌唱“一条大河波浪宽”。

  随后,随着政治运动的深入,爱情的小情趣逐渐被当作资本主义余毒从革命影片中渐渐革除,在60年代出品的革命电影中开始变成了颂赞亲情,比如《冰山上的来客》,到了70年代的五个样板戏,片中的女主角不是孤女就是寡母,就连万恶的反动派抢亲的戏都逐步被删减,“不爱红妆爱武装”,样板剧中的男女主角最后终于到了无性别差异的境界。

  到1978年以后,万物复苏,在尘封多年后,中国导演的创作激情又一次被激发出来。1980年,可以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偶像剧的爱情电影诞生,由张瑜和郭凯敏主演的《庐山恋》让年轻人一次又一次地涌入电影院。而另一部关于政治婚姻题材的电影《天云山传奇》则引起了人们的巨大争议,年青的一代纷纷表示不理解,为什么女主角宋薇不忠实于她的感情,要与右派分子划清界限,而嫁给一个组织部长?经历过50年代以来的政治风浪的中年人们,则表示深刻理解。

  中国导演对于中国人婚姻爱情现状的现实映射于1981年走向高峰期,那一年最成功的影片叫做《没有爱情的角落》,这个名字深深刺痛了中国人的内心,片中一个模糊的裸露的乳房镜头,成为中国电影惊世骇俗的一笔。影片所影射的中国人30年倒退的婚姻爱情现状,让人无语泪流。那一年好看的电影还有《知音》、《小街》、《沙鸥》、《伤逝》等,普遍弥漫着对爱情的小心刺探与悲剧性的影子。

  与历史的沉重相比,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婚姻的影片显得诙谐轻松,1981年,一部由小品改编的电影在中国风靡一时,那部电影叫做《嫁不出去的姑娘》,这部电影展示了在80年代初期年轻人择偶的两种标准:被正面描画的姑娘是看中男方的潜力:肯上进爱学习有前途;受到批评“高价女”的标准是以聘礼多寡决定婚姻大事。这两种标准的区别在于,你是看中了男方的即时支付能力,还是看中了他的期权。而影片中反映的农村家长强索彩礼的行为在当时的农村非常普遍。另一部拍摄于1981年的喜剧电影《喜盈门》反映的也是相似的主题:年轻人的就业和婚恋。

  进入90年代,此时的中国电影已经转向以张艺谋、陈凯歌领军的第五代导演,所拍摄的电影无力于映射现实,又无力于批判历史,只有反复以电影画面和营造某种特殊氛围取胜,典型作品比如《我的父亲母亲》,影片远远谈不上喜闻乐见四字,更难像80年代初的影片那样,引起观众的强烈呼应。倒是电视剧一直紧跟人们的生活,当时中国人的婚恋问题集中转移到中年人身上,电视剧也随即将问题焦点转移到婚外恋、傍大款、移民、下岗等问题上,拍出了《渴望》、《北京人在纽约》等一系列热门剧。而同期能让人回想起来的现实主义电影,只有冯小刚的《一声叹息》等不多的几部,在这部影片里成功地影射了中国人的婚外恋后,冯小刚又接着就这一题材接连续发力,一直拍到2004年的《手机》。

  对于历史,电视剧也时有力作出现,1995年反映知青回城后遗症的《孽债》风靡全中国,在2005年夏天东方卫视再次拿出来播放时,竟然打败了《人鱼小姐》等韩剧,成为该市夏季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2003年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再次成为热门剧,而同样是讲述政治包办婚姻题材的作品,在1980年的《天云山传奇》里,充满的是酸涩和忏悔,而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酸涩的成分已经被消减殆尽,有的只是多年后回首往事的那种调笑。

  许善斌:婚书中的婚姻变迁

  翻开这些规格不一、形态各异的婚书,一部反映中国人婚姻百年变迁的历史在眼前活灵活现起来

  许善斌是个收藏迷。提起收藏,有人迷字画、有人迷古董、有人迷石头、有人迷瓷器,老许迷上了一个“偏门”——证照。老许说,收藏被称为爱好,一个人往往有多个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最容易出成绩。老许终于找到这个“最”了。证照不仅是他最喜欢的,也是最适合他干的,“收藏证照不仅适合我的住房条件和经济条件,还让我找到了一种‘老大’的感觉。”

  十余年来,老许收藏的证照已接近3000件,被精心整理为民俗、政治、教育、经济、文化等九大类。其中,婚书系列在藏品中是一个亮点。老许收藏的有关婚姻的证照和文书,从清朝同治年间的婚书到“文革”时期的“新婚培训合格证”,时间跨越百年,种类包括娃娃亲文书、结婚证、离婚证、复婚证,甚至还有伪满时期的卖老婆文书。翻开这些规格不一、形态各异的婚书,一部反映中国人婚姻百年变迁的历史在眼前活灵活现起来。

  老许用一张张证照展开了一部栩栩如生的中国婚姻家庭变迁史。他还要结合自己的收藏实践,把大半辈子的经验留给后人,《收藏而已》和《吃亏不亏》两本小书已经存在了他的电脑里,老许说:“这些精神财富终于可以与我分离了,融进社会属于更多的人们,我再也不担心它会与我同归于尽了。”

  最老的婚书:

  “天作之合”的奇思妙想

  这是清同治十一年(公历1872年)的一张婚书,距今已130多年。在老许的婚书藏品中,它是最老的一张。“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有,这张婚书上面的‘天作之合’只有一半,说明婚书的书写者当时是将男女两份婚书叠在一块写的,男女两张合在一起,字就完整了,”老许说,“这个奇思妙想把‘天作之合’的词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娃娃亲

  这是一张被老许称作“婚姻期货”的娃娃亲文书。上面写着“名芳梅行一年二岁民国十七年九月初五日子时生”,“表明这个女孩叫芳梅,排行老大,现年2岁,可是已经许配了人家。”老许说,“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典型的包办婚姻。”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结婚证:

  附婚姻条例

  革命根据地的结婚证,已经传达出现代婚姻的观念。这张结婚证是1948年晋冀鲁豫边区涉县政府颁发的,上面附了《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第四章,明确写着“结婚须男女双方自愿,任何人不得强迫”的原则。

  建国之初的结婚证:注明婚姻自主,标有婚前财产

  男女间的“正式婚姻合同”真正在全国推广开来是在1949年以后。新政权提倡男女平等,推行新式婚姻。在这张结婚证上,最为醒目的是“婚姻自主”四个大字,预示了一场轰轰列列的婚姻革命即将开始。“这纸婚书中不仅有男女双方的情况介绍,连介绍人和证婚人也列在其中。”

  “特别令人感到超前的是,上面还标明了‘婚前财产’,就我所知,男方10口人6间房24亩地3头驴,在当时的农村虽算不上‘大款’,起码也是‘小康’了。”

  卖妻文书:原配丈夫充当主婚人

  在旧的封建主义的婚姻制度下,买卖婚姻是普遍现象,这张“卖妻文书”就是一个例证。“这张卖妻文书是说,一个叫某兴发的男人把自己的元配夫人,一个姓潘的女人卖给一个叫某凤山的男人为妻。日期是成吉思汗纪元738年4月9日,也就是公历的1944年。”老许介绍说。经老许考证,这张卖妻文书出自“蒙古自治邦”时期,婚书上面的四色旗也证明了这一点。“这张婚书体现出的最滑稽的一点是,卖妻的这个男人竟然也是这桩买卖婚姻的‘主婚人’。”老许说,买卖婚姻在旧社会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你看那正儿八经的官方行文和大红公章,表明这绝不是偷偷摸摸,而是“正正当当”的“公开转让”。

  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行时期的结婚证

  1950年5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实施。它的立法宗旨是废除封建主义的婚姻家庭制度,实行新民主主义的婚姻家庭制度。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在法律的保障下确立,上面这张结婚证上所写的就是新时期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文革”时期的结婚证:最高指示不要忘

  这是一张1969年的结婚证,它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突出政治”。“‘文革’时期的结婚证,上面除了国旗和国徽就是毛主席语录,再没有其他任何装饰物了,甚至连个‘喜’字都没有。”

  1976年的结婚证: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

  20世纪70年代,为缓解人口压力,中国开始推行晚婚和计划生育政策,重点宣传对象自然是那些“登记男女”。在这张结婚证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行动口号:“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使晚婚和计划生育变成城乡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力争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内做出显著成就。”

  1950年的离婚判决书:

  女方财产,女方带走

  “因为历史的原因,老的离婚证当然就是个稀罕物了,还因为离婚是坏事也是丑事,离婚证作为‘不光彩’的见证,谁也都不肯把它当成‘纪念品’,所以不是被烧掉就是被撕掉,保存下来的极少。”老许说。

  这张离婚征签署的时间是1950年5月20日,是共和国成立后的第8个月,它上面写的是“武邑县人民政府司法科民事和解笔录”。老许认为这张离婚证最“精彩”的部分是有关财产的再分配:女方在男方家中存有的东西,计粗布棉衣一身、夹袄一件、袍皮一个、门帘一个、洗脸盆一个、镜子一对、茶碗一对、纺线车一辆、筛子一个,全部由女方带走。这说明新中国妇女地位的提升,女方财产受到尊重和保护。

  以新对策因应新革命

  “高质量、低稳定”成为中国婚姻的新运动趋势,中国应为稳定婚姻创造制度条件

  民政部发布的数字显示,从

  2002年至2005年,我国离婚率持续上升,如果把离婚曲线看得更远,从1992年前后,中国人的离婚曲线就呈一条稳定的向上的曲线。

  “这主要是由婚姻的期望值高,但婚姻基础不够好引起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大文说,“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婚姻有些是低质量、高稳定的。现在年轻人的观念变了,他们对婚姻的期望值比较高,如果对婚姻不满意就想提出离婚。”

  “与美国相比,甚至与日本、印度相比较,我国的离婚率仍然较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婚姻法学专家夏吟兰说,“但是这是全国的平均情况,如果单看城市,尤其是那些社会变动较大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沈阳,离婚率早已超过了1/3。”

  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官方的认可,中国的离婚率统计并未完全按照城乡分开来计算,人口年报上是按照与总人口的千分比来统计,而非与结婚数比较得出的百分比。

  “今天中国的情况,可以与美国70年代作一个比较。离婚率的上升经常与女权运动相关联,美国在60年代末就已经超过30%,在80年代中期离婚率达到50%,从此一直稳定在这个数字上。”夏吟兰说。

  引发美国70年代离婚率稳步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女权运动和6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随着更多妇女走出家庭和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妇女提出离婚的自由度越大。另一个原因是美国从1969年开始推行“无过错离婚”,1971年颁布的《统一结婚离婚法》,将夫妻双方婚姻关系破裂作为离婚的唯一理由,而中国修订后的《婚姻法》与之类似。

  社会的剧烈变动拆散了中国传统婚姻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子女与父辈的离散居住,使家族在婚姻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大大削减,新的婚姻缔结能够得到的帮助更少,而同居和离异所承担的道德风险也大大降低。此外,经济改革所作的一系列调整,比如教育系统产业化和福利分房制度的取消,使中国人结婚成本大为提高,整个社会转型所带给婚姻家庭的影响,正在日益朝着不奖励结婚的方向行走。

  与此相比,离婚却变得容易了。“全世界都有和解制度,中国没有;法律只对婚姻做形式审查,没有实质审查,对于离婚制度,法律只强调了制裁,却没有救济制度。这一切的后果是,中国人的离婚成本相当低,几乎成了全世界离婚成本最低的国家。”夏吟兰说。

  在第四次婚姻革命来临以前,中国人在某一时期的婚姻有着高度同质性,这使得法律、政府和社会可以长期使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衡量管理婚姻制度。而在婚姻和家庭呈现出个性化的今天,这种效率低下的管理方式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堆积,比如同居的普及、非核心家庭的比例扩大、分散就业引起的家庭分散等突出问题,政府明显缺乏相关对策,以及在决策中作为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来考虑。

  今天中国人的婚姻拥有了更高的个人私密和社会非干涉性,但它也走入了另一个误区。“今天的中国婚姻制度改革,更多地强调了个人主义、人本主义,走到一种极端。而美国当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从80年代后,更加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制度公共政策时,强调社会公共利益,而不认为家庭是纯粹的私人空间。”夏吟兰说。

  对于未来中国的婚姻是更加自由化,还是将走向回归,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预测,但作为一个参照系,美国的婚姻曲线也许可以作为借鉴。

  在80年代中期,美国的离婚率达到50%,许多学者悲观地预言,照这样发展下去,美国的婚姻将会崩塌,加之艾滋病的出现更让人警惕,于是美国人开始提倡回归传统的婚姻价值观。比如80年代末,一些富豪开始赞助在校园内推广的‘贞节运动’,年轻的女性如果在一份协议上签字将贞操保持到18岁,就能获得一笔奖金。除了道德和宗教的召唤之外,一些家庭公共政策研究者开始研究修改与婚姻家庭相关的税制,从制度干预上奖励稳固的婚姻制度。从90年代初期,美国有3个州开始试点‘忠诚契约’,你在结婚时可以选择普通的婚书,也可以选择与州政府签署这种特别的契约,一旦将来因为你的感情出轨,你所要赔付的更多。

  进入90年代后,美国进入保守时代,离婚率维持在50%左右没有继续走高,而民众对于婚姻的态度开始回归传统。

  在以相似的曲线行进的中国,低稳定的婚姻毕竟不是大多数人追求的婚姻,夏吟兰认为,在今天,中国也应该参照美国80年代末期的做法,为稳定婚姻创造条件,尤其是在婚姻的公平和救济制度上,“法律不能规定人们的行为标准,但可以保障人们的权益。一旦你进入这个体系,就能环环相扣,保证你的权益和最大限度的公平”。


来源: 新世纪周刊 作者: 李梓 欧阳海燕 编辑: 何始玉
·河南伊川民政局遗失千余婚姻档案 相关人员受罚   2006-09-16
·民政局遗失大批婚姻档案 多对夫妻关系变成同居   2006-09-07
·枪击同僚的香港警员疑因婚姻破裂导致情绪失控   2006-09-07
·女性生活蓝皮书发布 3成职业女性认为婚姻平淡   2006-09-01
·中国首部女性生活蓝皮书:婚姻对幸福感影响最大   2006-08-31
返回国内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生活资讯 更多 
·明年艺术类考试实行网上报名
·本周六百大店庆 最低4折以下
·杭州钱塘江两岸色彩规划完成
·浙江省气象台:今天天气好
·货车过杭州湾大桥要穿反光背心
·杭州飞西宁呼和浩特航班取消
生活提醒 求职考试 消费商情
杭州天气 今日电视 今日影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985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何始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