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黄菊在首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上的致辞
2006年9月23日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
上午好!很高兴出席首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举办“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交流研讨社会保障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代表中国政府,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特别是近十年来,我们抓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利时机,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重要进展。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明确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机制初步形成,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对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对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的顺利推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还不富裕,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突出问题。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经济运行的“调节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生活幸福、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社会团结安定、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又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矛盾之一。我们正在进行认真研究,并逐步加以解决。我们要把握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实现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下面,我就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表三点意见。
第一,坚持从国情出发,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人口众多,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仍然比较低。因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始终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保障项目和保障标准要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既要尽力而为,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又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承受能力,不给未来的制度运行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要坚持城乡统筹,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当前,我们正在积极研究解决农民工的工伤、医疗、养老保险问题,以及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时,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广泛吸收一切有益的成果。
第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立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从当前情况看,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制度不够健全、覆盖范围比较窄、管理基础比较薄弱、部分社会群体待遇不合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老龄化、就业形式多样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对社会保障资金平衡和制度稳健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下大力气研究解决社会保障制度的若干重大问题,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努力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建立多渠道、制度化的资金来源;提高基金统筹层次,有效分散风险;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事业的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
第三,注重社会公平,发挥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十分重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公平问题,采取措施将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避免由于收入差距过大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社会保障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重要机制,对维护社会公平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市场机制追求效率,社会保障则应更加注重公平。市场机制的效率优势充分发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社会保障才有物质基础;通过社会保障有效地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才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因此,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必须遵循权利义务相对应、公平效率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维护公平、富有效率、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
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不断加快,社会各界对社会保障广泛认同和期待,这些都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创造了难得的机遇。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推进社会保障这一伟大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共同努力!
祝中国社会保障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