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史上,以及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都将会留下一个历史性亮点。一个政党的先进与否,归根结底要看它在推动社会前进中的作用。资本主义代替了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但是由于其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和谐,造成了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制度。迫使资本主义一些有识之士,不得不正视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弊端,吸取了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和改革,缓解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曾经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列宁从俄国的实际出发,1921年提出新经济政策,挽救了年轻的苏维埃。可惜之后,斯大林搞了几年,就结束了新经济政策,长期搞了一套超越本国历史阶段、严重脱离实际的“左”的路线方针政策。加之民主集中制的破坏,在政治高压下,以牺牲党内民主、压制不同意见、窒息党内活力为代价,实现的一潭死水式“一致”的表象下,涌动着极为不和谐的暗流,最终导致党的领导层的分裂和党的垮台。
邓小平曾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了苏东剧变的教训,也总结了我国的经验教训,在深入研究三大规律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中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因此,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完成资本主义所完成的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会出现资本主义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不和谐,而且我们要用百年时间,走完资本主义用几百年走完的路程,矛盾相对更集中。现在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期,进入人均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矛盾凸显期,党及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自觉地化解矛盾,协调整合利益,开辟一条生产力更快更好地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痛苦最少、代价最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路,如邓小平所说,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六中全会《决定》的贯彻实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保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当我们实现了现代化,再回过头来看这个《决定》,一定会深切感到,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亮点。(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甄小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