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爬出湖面在晒太阳。本报记者谢震霖摄
“西风响,蟹脚痒”。入秋后一直偏高的气温今天骤然下降,久负盛名的阳澄湖大闸蟹进入了销售旺季。记者在拥有60%阳澄湖水面的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看到,蟹农们脸露收获的笑容,一只只“蟹中之王”浮出水面,一辆辆汽车装满佩带防伪标记的“横行将军”驶向各地,一家家饭店里,慕名而来的食客爆满。
阳澄湖独特的生态环境,培育了阳澄湖大闸蟹不同凡响的“身价”。几年的限产,使阳澄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记者问起“用药”这一被“恶炒”的问题,蟹农笑着回答,阳澄湖百里流动的水面,不要说无须用药,想用药也不可能啊。
阳澄湖大闸蟹始终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据有关方面估计,由于限制生产,今年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年产量不会超过3000吨。令阳澄湖人烦恼的是多年来的“假冒”。“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外貌不足以成为辨别真伪的标准,尽管今年设置了明码和暗码的防伪标志,但由于管理上的难度也难以起到“万无一失”的防伪作用。当地蟹农告诉记者,就是原产地的螃蟹,也分为在湖中生长的湖蟹与在陆上鱼塘中养殖的塘蟹之分,而且塘蟹产量是湖蟹的2倍。
以诚信赢得客户的老蟹农施林观为食客传授了辨别真伪的经验:阳澄湖大闸蟹生猛,在光滑的玻璃上也能自由爬行。把蟹翻过来肚皮朝天,不到一秒钟就能自己翻身。最佳辨别方法还是食用,阳澄湖大闸蟹肉质细腻,有淡淡的甜味,背壳有韧性,其它同类是脆的。当然,通过食用辨别的也只能是老食客。
看来,真正能防假的只能是蟹农和螃蟹经销商的诚信。阳澄湖镇成立了蟹业商会,就是为了促进诚信自律。
本报驻苏记者朱金龙(本报苏州10月23日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