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面仅剩几条蜿蜒的水道,洞庭核心区出现湖床干裂
-专家建议应建立像应对洪水一样应对低水位的预警机制
图为洞庭湖干裂的湖床。新华社记者龙弘涛摄
水位下降,洲滩裸露,水流归槽。近日,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水位,往日宽阔的湖面仅剩几条蜿蜒曲折的水道,呈现“枯水一线”自然景观。截至10月31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仅9.95米,比正常年份低1米。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接处的南岸,江西省的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鄱阳湖还是长江仅存的两个通江的天然湖泊之一,它像一个歪脖子的葫芦,悬挂在长江上。以湖岛松门山为界,北(西)部是葫芦上部,为入江水道区,南(东)部是葫芦下部,为宽阔的主湖区。
据专家介绍,近几年鄱阳湖水位连续出现偏低的状况。近两年是鄱阳湖30—40年来水位最低的时期之一,而且出现一个新的变化,那就是枯水位出现的时期提前,以往一年最低水位出现在冬季1—2月份,而现在出现在秋季10—11月份。
鄱阳湖出现水位偏低的情况及其原因与长江流域雨量偏少有关,特别是夏秋时节降雨偏少,出现伏秋旱;今年长江未出现明显的汛期,水位一直偏低,致使鄱阳湖水位提前下降。
专家分析,鄱阳湖水位目前虽然降到了较低的位置,但仍然维持在较稳定的状况,主要河流尚未出现供水紧张的情况。这是因为江西多年来建设了各类水库9268座,总库容达到280亿立方米,不仅大大缓解了今年严重的旱情,也为5大河流和鄱阳湖提供了必要的水源,缓解了鄱阳湖水位下降带来的供水等问题。
本报长沙11月6日电记者贺广华报道:今年秋天,洞庭湖特别“口渴”,湖区大面积干涸,水位连创历史同期新低。11月5日14时,洞庭湖城陵矶水位为22.71米,并且还在继续下降。据岳阳市水文部门介绍,洞庭湖今年的最高水位与往年差不多,但退水速度比往年快许多,现在刚进11月,洞庭湖水位已经退到了往年冬季枯水期的水位。
据湖南省地质研究所教授童潜明分析,两大原因导致入秋以来洞庭湖水位急剧下降。其中,气候应是主因。自8月份起,湖南省一直是晴热高温天气,洞庭湖区域降水量严重偏低,湘资沅澧四水流域也持续少雨,导致洞庭湖水位不断下降。长江上游来水减少是另一原因。今年四川、重庆等地干旱严重,长江上游来水大大减少。水文部门预计,这样的低水位要到明年3月份才能明显好转。
前不久,湖南省人大环资委办公室副主任刘帅一行考察东洞庭、南洞庭、西洞庭三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让他们揪心的是,这里的许多地方如同一片干裂的荒漠和戈壁,鹭鸟遍寻无着。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蒋勇介绍,11月是候鸟迁徙南来的季节,但今年来这里过冬的鸟儿比以往少了。现在大部分洲滩干涸开裂,候鸟来了,也没有食物和栖息地,最终只能离去。
11月份对于洞庭湖的渔民来说,应该是捕捞作业的黄金季节。可如今湖区却难觅渔民踪影。东洞庭湖渔政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由于大片水域干涸,目前已有2100户渔民的渔船搁浅受困,2/3的渔民已无业可作。
此外,洞庭湖水位走低,使得湖区农业受到影响,不少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位于洞庭湖西岸的益阳市,今秋靠湖水自流灌溉的传统做法受阻,近4万亩农田出现干旱,其中南县、沅江的部分地方还出现了生活用水困难。
长期关注研究洞庭湖的专家高碧云认为,低水位是近几十年来首次出现,其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影响可能丝毫不亚于洪水,但却容易被忽视。政府应尽快建立像应对洪水一样应对低水位的预警机制。记者刘建林
延伸阅读:
枯水+滥捕+污染,洞庭湖正竭泽而渔
进入9月以来,湖南省洞庭湖区经历着一场30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罕见的枯水使水位下降,湖水自净能力降低,而湖区违规捕鱼以及工业企业的违规排放却屡禁无止,洞庭湖污染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