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以来,全国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频率加快,当月煤矿事故起数比上月回升26.1%,死亡人数上升44.4%,国家安监总局负责人承认,“目前煤矿事故出现回潮和反复”。
矿难回潮引起社会极大关注。11月10日,新华社一天之内就此连续播发三篇分析性报道,为过去所罕见。报道指出,矿难回潮的直接原因是地方政府“心慈心软”,企业麻痹大意;阶段性原因是粗放型增长,致矿难与GDP同增;根本原因是安全基础极为薄弱。报道引述国家安监总局发言人评点矿难的话说,安全生产存在“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安全生产制度落实不到位”和“整顿关闭不到位”三大问题。报道还以近日矿难中“几只烟头”、“两次合闸”、“一个缺陷”的分析,告诉人们“细节决定生死”……这里不厌其烦地罗列矿难原因,是想指出:所有这些,无不与人的思想、行为相关联;矿难回潮,说到底是有人不作为、不负责任,是“漠视生命”的结果。
说“地方政府‘心慈手软’,企业麻痹大意”,所指主体应该是政府、企业的具体责任人。谁“手软”?对谁“手软”?谁麻痹?麻痹了谁?对存在重大隐患的煤矿该关不关,对曾经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该撤不撤,对稍有好转的安全形势盲目乐观,对煤炭需求带来高额利润的狂热追求,哪一条不是人的思想、行为在作怪?问题是,某些政府官员何曾对矿工生命“心慈手软”?某些煤矿老板何曾对利润盈亏“麻痹大意”?这才是实质所在。
说“安全基础极为薄弱”,薄弱到“国有煤矿在用设备约三分之一应淘汰更新”,“东北一些煤矿伪满时期的设备还在运转”。国有矿尚且如此,小煤窑的状况可想而知。问题是,设备是物,但决定设备使用的是人,检查、监督设备运行的还是人,应该对此负责的那些人难道不知其“薄弱”,不知其会夺命吗?不是不知,而是不为。在某些官员眼里,GDP比矿工生命更重要,在某些老板看来,利润最大化比安全投资更重要。这才是实质所在。
说“安全生产不到位”,主体依然是人。隐患排查治理要人去做,安全生产制度落实要人去做,整顿关闭更要人去做。这些“做”,不仅需要认真负责的态度,脚踏实地的行动,而且可能遇到麻烦、阻力甚至对抗。如果连“做”的努力都不愿付出,还谈什么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其实,诸多的“不到位”源于思想、感情的不到位,正因为漠视矿工生命,所以才无视生产安全,这才是实质所在。
说“细节决定生死”,细节也是人为的,但不能由此指责矿工。矿工多来自农村,受教育程度低,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差,是事实。惟其如此,安全培训才是必要的,增加保护才是必备的,强化监管才是必须的,这都属于企业的责任,经营管理者不作为,不负责,事故“细节”才可能发生,“决定生死”才成为必然。这才是实质所在。
矿难的严重性不在于造成多大经济损失,而在于付出鲜血与生命的代价。“人命关天”,“生命的理由高于一切”。死了人就是塌了天,丢了命“一切”都不再重要。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说,“要将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制度落到实处”,这话是带着感情的,体现了以人为本、敬畏生命。既然如此,追查矿难就必须惩治责任者;遏制矿难就应该落实责任人。“马马虎虎,装模作样的整顿和检查,不出事才怪”———甘肃“10·31”魏家地矿难当事者这句话不好听,但实在,值得深思。(张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