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1月21日电(记者李荣)长三角通过区域高速公路网和规划筹建中的城际轨道交通网,正在不断拉近各地的“距离”。与此同时,各地的错位层次却在逐渐拉开。
长三角在拉近区域内城市间的“距离”,加快产业、市场和科技人才对接的过程中,也使各地的错位层次逐步清晰。国家发改委国土所专家杨朝光说,长三角今后的发展态势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社会结构的转型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增强,总体而言将进入一个区域结构的加快调整期,各地的错位发展将为调整提供充足的空间。
据相关专家的分析,长三角中心城市和直接腹地经过多年发展已基本完成了城市功能的集聚,新兴市场要素正在注入,传统生产能力正在逐步溢出,核心区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趋于下降。这时候跨区域的调整将是必然趋势。结构调整不应是“走老路、摊大饼”式的外延扩展,而应该以错位发展来加大区域经济增长的潜力。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专家杨桂山说,长三角地区未来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具实力的经济发展区域、全球制造业的集聚基地、亚太地区的国际门户和世界级的城市群,应该在区域内以错位发展为指导思想寻找新的战略空间。可错开核心区石化、钢铁、装备制造等重化工的发展重点,选择次一级的城市圈发展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要在长三角建立有特色的休闲旅游服务基地和生态安全的节点地区,以此形成长三角产业的平衡。
相对处于长三角外延部分的地区,目前正在长三角新一轮发展中寻找“错位”的“坐标”。湖州地区拥有中国十分之一的毛竹,境内有太湖、南浔古镇、莫干山、江南第一湿地和古生态等六大旅游品牌,在高新技术产业上已具备发展体系。湖州市常务副市长谈月明认为,高速公路等快速交通线路的开通,使大上海与周边地区的“同城效应”越来越显现。如何在这种态势下找到各自的定位非常重要。他认为,浙西北的新鲜优质农产品、旅游资源等正在成为长三角核心大城市市场上的鲜亮特色,新兴“轻型”绿色制造业、旅游服务业和生态产业相结合将是这个后发地区的“错位”发展形态。相关专家也表示,长三角区域内部将从“错位”走向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