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北京11月28日讯记者盛若蔚报道:目前,全国已有127个市、1755个县、29015个乡完成党委换届选举;63个市、131个县完成了人大、政府换届选举;63个市、129个县完成了政协换届选举,3718个乡镇完成了人大、政府换届选举。从总体上看,我国市县乡换届选举工作起步扎实、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眼下正在各地进行的地方领导班子换届选举,是建国以来时间最集中的一次。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全国市县乡党委集中换届将于明年一季度全部完成,人大、政府、政协换届选举将于明年底全部完成。
党中央对做好此次换届工作高度重视。中央及各有关部门对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各地根据中央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周密组织,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先乡后县再市,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三级党委,以及人大、政府换届和市、县政协换届工作。各省区市普遍成立了换届工作领导机构,党委统揽全局、承担主要领导责任,组织部门负责换届工作的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一个上下联动、层层负责的换届工作组织体系,确保了换届工作的扎实推进。
这次地方领导班子换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进行换届考察,严把选人用人关。换届过程中,各地通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等方法,切实运用好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公正地考察干部。在考察市、县领导班子实绩时,各地注重考察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的情况,注重对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考核。有的省结合实际,坚持任前考察与日常考核相结合,进一步细化、完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力求科学准确地评价和识别干部。有的省采取定量分析方法对考察对象分类排队,定性分析考察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各地普遍反映,运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提高了干部考察的科学性、准确性,对于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和“带病上岗”产生了积极作用。
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是这次换届选举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国市县乡换届选举开展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积极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尤其在精简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副书记职数、扩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规范任职年龄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据悉,已完成党委换届的市县乡中,大多数市级党委常委一般设9至11名,县级党委常委一般设7至9名;多数市县乡实现减少副书记的目标,即除政府正职外只配一名副书记,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普遍达到2—3名。
为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切实保障代表、委员的民主权利,各地注意抓住提名、考察和选举等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发扬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办法,落实好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和推选代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推荐提名环节,各地都召开了党员干部大会对新一届领导班子人选进行了民主推荐,对现任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普遍扩大了会议推荐的范围。有的省区把人大常委、政协委员、纪委常委列入民主推荐新一届市级领导班子人选的范围,使参加会议投票推荐的人数比以前平均提高近12个百分点。在组织考察环节,各地注意综合运用民主测评、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谈话和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严格执行考察预告制和公示制,适当扩大考察谈话范围和差额考察比例。在选举环节,各地均适当扩大了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代表的比例。一些省、自治区的市县两级党代会代表候选人的差额比例达到20%以上,代表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人物占党员总数的比例达到25%以上。针对换届中有可能出现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违规违纪现象,各地狠抓严明纪律、强化教育和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等环节,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