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地方粮油价格上涨引起广泛关注。权威人士认为,这一轮粮油涨价是恢复性的,与国家一系列惠农促粮政策有关,同时反映了国际粮油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国家担忧谷贱伤农,实施最低收购价格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粮食产量4840亿公斤,增长3.1%;2006年前三季度,粮食生产再获好收成,夏粮总产量1138亿公斤,增长7%。分析人士预测,尽管四川、重庆历史大旱造成了一定的减产,但全年粮食增产可能性仍然很大。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今年11月下旬,我国各地小麦、玉米、大豆和籽棉收购价格分别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受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全国食用油平均零售价格较10月份上涨了6.04%。
江西省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显示,今年11月30日,“南昌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散装国标菜油、优质精炼油和优质豆油价格分别比11月1日上涨27%、28%、21%。
江西省粮食局局长熊根泉认为,近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按道理粮价应该下浮,然而出现了价格上扬,这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国家粮库储备丰厚,稳定粮价也有可靠的物质保障。
2004年,我国出台了最低收购价政策。作为一种引导性和保护性价格,当主要粮食品种的市场价格低于国家制定的当年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在粮食主产省份委托中储粮公司按照最低收购价收购。
2005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共4次启动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今年还首次在小麦主产省执行这一预案。截至今年11月末,国家共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407.5亿公斤,早籼稻37.4亿公斤,中晚籼稻47亿公斤。
在粮食部门的监测点中,每50公斤平均收购价76.3元,月底比月初每50公斤上涨1.4元。熊根泉分析说,此番粮油价格虽然上涨,但没有出现囤积、抢购等现象,说明这种市场价格对于多数城市居民来说,尚在可以承受的范围。
国际市场粮食减产,能源短缺看好玉米
谈到国际市场粮油价格的波动,分析人士指出,国内粮油涨价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受国际市场拉动。
在连续7年没有出现足以影响全球农产品收成的恶劣天气之后,反常的炎热天气和干旱今年一同袭来,导致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的小麦出现不同程度减产,其中澳大利亚小麦产量从上年度的2450万吨骤减至1100万吨。
美国农业部11月预计,2006至2007年度,全球小麦产量5.87亿吨,消费量达6.15亿吨,期末库存将从2005至2006年度的1.47亿吨降至1.19亿吨。小麦减产使得美国芝加哥小麦期货价格从9月中下旬开始领涨,并带动玉米价格上涨。
稻米库存也不容乐观,预计2006至2007年度全球期末库存将降至6195万吨,库消比14.64%,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18%的警戒线。
大豆全球库存较大,但受小麦、玉米、稻米影响,也纷纷追涨。这些因素影响了我国食油市场。特别是我国大豆消费三分之二依靠进口,国际市场一涨价,国内豆油价格上扬。
同时,能源短缺刺激起来的生物能源热潮,玉米作为燃料乙醇的最主要原料,已经被赋予了新能源的属性,其需求量也在持续大幅度增加。
美国农业部预计,2006至2007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6.89亿吨,消费量达7.23亿吨,期末库存9000万吨,远远低于上一个年度。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和大连商品交易所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由玉米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动用储备稳定粮价,村民市民利益双保
粮油价格上涨对城市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12月5日,记者在南昌市墩子塘农贸市场采访发现,南昌市民早点的主食拌米粉的价格悄然从原来的每碗1元涨至1.5元。店主表示,米粉涨价了,油涨价了,调料也涨价了,拌米粉不涨价就要亏。
该市场马家池粮油店店主熊韵彬说,不到两个月时间,米价平均每公斤涨了0.2元,散装油每公斤价格从5.6元涨到8.6元,原来很少涨跌的5升桶装金龙鱼油每瓶从43元涨到51元。这使他生意很难做,货进多了怕掉价,一涨价又后悔没多进货。一些低收入家庭买主到店里见粮油涨价,常常咕哝着走开,货比三家去了。
江西吉安粮油购销总公司总经理邓华林认为,从目前情况看,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是成功的。它一方面促进了粮食生产,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避免了“谷贱伤农”,保护了农民利益。此外,还增加了国家对粮食市场的调控手段和载体。最近,国家抛售按最低价收购的“临时储备粮”,有效地引导和稳定了市场。
市场人士指出,多年来生产资料的涨价也是粮油价格上涨的一个成本动因;另外,不排除一些粮油购销、加工企业,利用当前市场缺口,推动粮油价格上扬。为此,有关部门要加强价格监测和市场监管,打击不法行为,规范不当得利,既保障农民从粮食涨价中得到实惠,又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不受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