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CPI较上年同期增长1.9%,增幅较10月份的1.4%明显加速,创出了过去20个月来的涨幅新高。该数据出来后使不少宏观经济预测者大跌眼镜。
对于这次CPI的上涨,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推动引起,因为11月份食品价格涨幅高达3.7%。食品价格在CPI计算中所占的比例达三分之一,从而食品价格上涨容易推动CPI指数上涨。但在食品占居民实际生活消费比重并不大,甚至弱化的情况下,食品价格上涨对大多数居民来说影响不会太大。
对于目前CPI上涨如何来看,目前大致有这样的一些观点,如这次CPI上涨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推动引起,因此不足以引起特别关注;粮油价格上涨,农民收入增加,这也是今年宏观调控政府预期目标之一;粮油也是食品加工业的重要原料,如果粮油价格上涨,必然带动其他相关产品的价格波动等。
从目前中国经济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两大问题即“三农”问题、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外汇储备快速增长问题来看,如果以粮食价格合理上涨带动CPI的上涨,这不仅能够推动整个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种植农产品的积极性,而且也能够通过粮食价格上涨来调整或缩小农产品价格与工业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可以说,在短期内,农产品价格逐步上升是解决“三农”问题最好的办法。
虽然国内粮食价格属于小幅上涨,市场总体平稳,但还是给城镇困难家庭生活增加了负担,对此应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同时,应该走出计划经济的思路,不应简单地认为粮价上涨就会引起通货膨胀,也不应过多抛售临储粮打压粮价。这样既容易浪费资源及为市场提供寻租空间,也不利农民通过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来调整城乡间的利益关系。应该做到确保粮价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稳定,做到既有利于农民增收,又保证群众生活不受影响。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粮食推动CPI的上涨,也是减缓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外汇储备快速增加的有效方式。一般来说,人民币升值压力既有国外的因素也有国内的原因,但后者更为重要。在笔者来看,人民币升值压力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国内经济生活中的多重失衡:如高顺差与高额储备的失衡、居民收入之间分配的失衡、高房价与居民低收入的失衡等。
国内经济生活中多重失衡原因所在,就在于国内要素价格的扭曲。无论是资源的价格(低价滥用),还是劳动力价格(低工资)及资金价格(低利率)基本上都处于扭曲状态。在国内要素价格扭曲的情况下,通过政府权力掌握这种生产要素的企业或个人,就会以损害社会整体利益的方式,来粗放型地滥用这些资源获得企业或个人少许利益。这些都是中国贸易顺差持续高下的内在原因。
如果CPI一定程度的上涨,国内许多方面要素价格的扭曲就会重新调整,这样就能够弱化人民币升值的内在条件,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谷贱伤农,粮价跌落后适度恢复性地上涨,于国于民都不是件坏事,关键是要让粮价上涨的实惠真正落到农民手中。各地政府应当密切关注粮食市场动向,确保粮价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稳定,做到既有利于农民增收,又保证群众生活不受影响。易宪容(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