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随着日本政权的更迭,中日关系打开持续5年的政治僵局,走上正常发展轨道。接替小泉纯一郎担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顺应国内要求改善与邻国关系、打开邻国外交的强烈呼声,成功访问中国与韩国。
安倍的“破冰之旅”不仅使日本走出与邻国的外交困境,也对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小泉一意孤行
小泉2001年上台后,不仅一直无视曾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也不顾多数日本民众的反对,坚持年年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临下台之际又于“8·15”这个敏感日子进行了第六次参拜。小泉的一意孤行引起东亚国家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导致日本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不断恶化。中日关系跌至1972年复交以来的最低点。
对小泉的行为日本国内也是怨声载道。日本最大报业集团《读卖新闻》集团的董事长兼主笔渡边恒雄就明确表示反对。2006年3月日本外务省公布的民意调查显示,77.9%的受访者表示应改善日中关系。8月日本媒体的民意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要求新首相不要参拜靖国神社,并改善与中国、韩国等亚洲邻国的关系。
近年来日本经济复苏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日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中获益良多。但中日之间的政治僵局使两国间“政冷经热”关系开始向“政冷经凉”转变。这一迹象在2006年趋于明显,引起日本经济界领导人的担忧。他们一再要求政府改弦更张。
小泉的一意孤行也招致国际社会的批评。2006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相继在东京指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导致地区关系出现紧张。就连日本的盟友美国也表示“不敢苟同”,表现出了不满和警惕。
安倍改弦更张
要求日本改善与亚洲邻国关系的内外压力促使接替小泉的安倍上任伊始即在处理与邻国关系时显示出与其前任的不同。安倍在9月26日就任首相的当天晚上就表示,日本是亚洲国家,应当重视亚洲外交,他愿意进一步加强日本同中韩等邻国的关系。
他说,中国对日本来说是重要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亚洲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他愿为进一步发展日中关系而努力。此后,他又在日本国会答辩时强调,日本与中国和韩国举行首脑会谈,坦诚地进行对话很重要;日本将与中韩两国加强在各个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并在相互理解和相互信赖的基础上与中韩两国构筑面向未来的关系。
据日本媒体报道,安倍认为,日本经济对亚洲邻国的依赖程度很高。日中、日韩经济相互交融。这种认识是安倍政府决心改善与亚洲邻国关系的动因和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中日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打开希望之窗
2006年10月8日,上任不到两周的安倍成功访问了中国。这是他就任首相以来出访的第一个国家,也是日本领导人5年来首次访华。安倍是日本战后60多年来第一位把中国作为首访国的首相。
访华期间,安倍与中国领导人就中日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就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实现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达成重要共识。这次访问恢复了中断5年多的两国领导人的正常交往,明确了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确定了今后双边和多边合作的主要领域。
政治僵局打破之后,中日关系各个领域立即呈现出改善和发展的势头。两国领导人会晤和高层往来不断,2006年11月在越南河内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胡锦涛主席与安倍首相再次举行会晤。继日本参议院议长访华后,众议院议长的中国之行即将成行。安倍内阁的重要阁僚也都纷纷准备访华。两国各领域主管部门都在研讨今后的中长期合作规划,两国军事交往得以重新启动。不久前,中国文化节在东京隆重举行,日本皇室成员、众参两院议长、内阁官房长官等阁僚、70多位国会议员及各界名人出席。
安倍在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后紧接着访问了韩国,也取得了成功。
日本共同社在安倍出访后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83.2%的日本受访者积极评价安倍对中韩进行的访问。安倍的“破冰之旅”也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肯定。
希望与担心并存
僵局打开,曙光重现。中日关系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两国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呈现良好势头。但中日关系依然存在变数。错误的历史观在日本政坛仍然根深蒂固。此外,随着中日两国国力不同程度同时上升,中日双边关系正进入历史性的转折期和过渡期,各种矛盾和摩擦都可能出现。双方需要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政治敏感问题,根据构建战略互惠关系的要求解决双边关系中出现的矛盾与摩擦。中日关系的进一步理顺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双方坚持不懈地做出努力。(吴谷丰 新华社驻东京分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