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9日电 2006年是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里程碑。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今年6月公布,共500多项。6月10日,中国举办了第一个“文化遗产保护日”,9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挂牌成立……中国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山西省孝义市必独村的老艺人武海棠,是孝义皮影戏的一位七世传人,他的戏班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皮腔皮影民间表演团体之一,2年前皮影入箱,鼓乐入库。孝义市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馆长朱文说,“皮影艺术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现在会制作皮影的寥寥数人。”
“一些地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流失甚至遭到破坏,行之有效的保护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法规建设滞后,有些地方对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社会公众保护非物质文化的意识有待加强。”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散落在民间。国家必须从政府层面上,系统、有序地加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教授徐万邦说。
目前,中国正在从国家制度层面积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国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绘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图,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谱系,制定传承人资助办法,出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图集(分省图册)》。
全国人大、文化部等多部门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立法工作领导小组,正在对法律草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各地也颁布了一些地方性的保护法规,云南、贵州、福建、广西以及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江苏苏州市等地已相继颁布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面、深入的普查。普查将利用已有的工作成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调查、摄像、录音等工作确保第一手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办法就是人与人的传承。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教授徐万邦说,“保护要让群众广泛参与,因为这些文化遗产就在他们当中。而最重要的‘参与’,就是传承。”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也曾经对当前农村旅游开发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表过看法。杜一力说,在充分利用和开发农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对生态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俗文化的科学保护的新途径,避免因盲目发展、统筹不够和低层次竞争而造成简单粗暴使用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