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1日电()今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时至年终,盘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成就时,农业无疑是亮丽的一页。在年初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和推动下,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关键词,中央和地方“好戏连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得到稳定、完善和强化,9亿农民收获了沉甸甸的实惠。
3397亿元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及时注入新农村
去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并明确提出“三个高于”原则:明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
在“三个高于”政策统揽下,中央财政安排的3397亿元支农资金及时注入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这一数字比上年增加422亿元。中央投资安排农村建设资金约530亿元,其中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资313.8亿元,比上年有所增加。
在中央财政加大支农力度的同时,地方财政投入也更多地“关照”农村。据初步统计,有20个省份的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比上年增长20%以上,其中有些省份支农资金增加40%以上。
令人欣喜的是,资金的到位速度也在加快。来自农业部的消息显示,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51.7亿元良种、农机具购置、测土配方施肥三项补贴资金的到位进度明显快于往年。
在加大财政“输血”力度的同时,提升农民素质,培养农村发展的“造血”机制也在逐步推进。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培训资金1亿元,在全国10000个村开展培训工作。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订单培训、定向就业,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率。中央财政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经费6亿元,预计到年底将培训350万人。
多策并举可望使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综合各方的信息表明,今年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在增加“真金白银”的同时,更注重各项支农政策的配合,突出表现在“四个首次”和“两个突破”。
——首次在春耕之前向农民公布了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
——首次公布了小麦的最低收购价;
——首次在3月初提前预拨了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金;
——首次出台了对种粮农民的化肥、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直补政策。
——生产资料增支综合直补政策不仅金额超过100亿元,而且补贴范围突破了13个粮食主产区,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
——补贴品种突破了仅限于柴油的涨价补贴。
“这无疑放大了支农政策的效应。”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众多着力点和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拉动下,农民增收的“步伐”逐渐加快。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粮食生产再获好收成,夏粮总产量1138亿公斤,同比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762元,实际增长11.4%,连续三年保持了前三季度两位数增长;棉花等主要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良好,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继续增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新初步分析显示,今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比去年增加300元以上,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6%。
权威人士指出,从目前形势看,实现“十一五”开局之年的粮食增产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目标完全能够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