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5日上午9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向全国媒体发布2007年社会蓝皮书。以下为实录。
[中国网]:
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暨《社会蓝皮书》发布会,今天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
。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主持。
[主持人谢寿光]:
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暨《社会蓝皮书》发布会现在开始。今天出席报告会的专家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社会蓝皮书》主编李培林教授,大家欢迎。为了争取时间,我就不再一一介绍了,我想随着报告人报告的时候,再一一做说明。
今年《社会蓝皮书》我们首次发布,中国当前的社会形势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明年中国社会的走势将是怎样的状态,应当说无论是政府有关决策部门,还是相关媒体,乃至我们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尤为关心和注意的。尤其是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以来,对有关社会发展的状况,当前社会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注与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已经到了同等的位置。在一年一度发布两本蓝皮书的关注度来看,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前几年经济蓝皮书和《社会蓝皮书》的发行,可以说《经济蓝皮书》远高于《社会蓝皮书》,从前年开始,从发行的状况上,两本蓝皮书的发行状况已经很接近了。对《社会蓝皮书》的关注,某种程度上已经高于《经济蓝皮书》,媒体到现在还在大量引用。今年的《社会蓝皮书》所包含的关注点,比往年会有哪些新的特色?我们有请今天到会的专家,给大家做一发布。第一位是《社会蓝皮书》的主编李培林教授,大家欢迎。
[李培林]:
我很快地谈一下关于2006年的形势以及2007年的走向问题,第一个问题是2006年的状况。首先经济出现了超周期的高速增长,之所以叫超周期,在改革开放之后经历了三次高速增长的周期,第一次是80年代,83、84、85年,第二次是90年代,92、93、94年,每次都有一个态势,经济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出现通货膨胀,产生产品滞销、银行出现不良资产等现象,都在重复这样的过程,最后经过一定的着陆以后,经济在逐年下滑之后,重新出现增长。但第三次增长,是从2003年开始,进入了高于10%的增长。本来去年年底的时候,大家都在争论,2006年的形势是下滑还是高速增长,实际的结果是超出预期,今年增长10.5%,是超出预期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看法都比较一致,明年仍会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这期的增长高峰持续了六到七年的时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所没有的,建国以来,这种态势都没有发生过。这种态势在90年代的时候美国曾出现过,当时美国人认为这是反周期的繁荣。我们现在把这种情况,叫做一个超周期的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改善,现在城镇居民的收入状况,应该和GDP的增长速度差不多。农民的收入,今年增长6%,远远低于城市的收入状况,所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还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在整个居民的生活改善当中,现在和改革开放初期不太一样的,在多数人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时候,有一部分群众的生活水平没有变化,还有百分之十几的居民认为生活水平是下降的。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目前的发展和改革,它的普惠性要小得多了。虽然差距在拉开,但低收入的群体,生活水平都在迅速改善,有一部分困难群体的生活在下降,所以这方面要给予高度关注。
我们发现生活水平的改善和人们对和谐稳定的肯定是高度相关的,越是生活改善的人们,越倾向于认为我们的社会是和谐稳定的,所以我们认为不断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
就业紧张局面总体缓解。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估计可能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5万。现在比较关注的,一个是高校毕业生的问题,在扩招之前是150万—180万,今年达了430万,明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还要继续增加。对于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往年相比更加严峻。但我们认为这个问题不能够因噎废食,高校毛入学率在20%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一个很低的高校毕业生入学率。所以很多的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他们也会不断地调整自己,对于高校的教学,随着市场的变化,要与之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毕业生,要不断地转变观念,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另一个问题,促进农民的就业问题对于现在来说是比较严重的,土地城市化要快于农民市民化的进程。
另外城市化和社区建设,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速度在大大加快。现在城市化水平仍然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长,2006年达到45%左右。今年社区居委会成员的素质在大大提高,因为在整个社会的发展当中,社区的位置现在越来越重要。我们整个城市化的数量,从改革开放初期190多个,现在已经增加到660多个,整个城市化的速度是比较快的。
今年新农村的建设,推进速度比我们原来设想的快,农民的平均收入增长速度在6%。低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进比较快,去年覆盖了25%,本来“十一五”规划要求到2010年的时候,覆盖率达到80%以上,但现在我们一年的时间已经超过了50%。所以这样的推进速度,就像以前取消农业税一样,本来是五年取消,后来两年就取消了。大家对农村医疗方面扩大覆盖范围,积极性还是很高,特别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推出覆盖城乡的体制,对这项工作有很大的推进。
中国人口问题从总量问题开始转向结构和素质问题,每年净增人数,已经从80年代的约1600万人、90年代的约1200多万人,减少到目前的700多万人。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快速到来,劳动力市场从无限供给转向总量供大于求与结构性短缺的并存。家庭小型化对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形成挑战,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养老保险的。现在由于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到了结婚育龄的年龄,后面会倒转过来,少数年轻人数,多数养老人口呈现倒金字塔的形状,这对银行保险体制形成挑战,我们也要坚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今年的刑事案件,以及全国群众性事件都明显体现社会治安状况有所改善,在往年都是上升趋势的,今年呈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特别是农村社会治安的安全感是在上升的。
对于当前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第一个还是收入差距的问题,收入差距的扩大已表明,最高20%的人口与最低收入者,实际上收入差距达到的18倍左右。而且这种差距在向纵深发展。过去国家一个情况,分开以后,城乡的差距和地区的差距要比总体的差距小很多,特别是东部率先发展之后,东部的差距拉得很大。但现在西部的差距已经超过东部,而且农业户、非农业户,由于农民的收入来源不同,造成了农民内部差距比较突出。除了收入以外,财产的差距实际上扩大了比收入还要快。最低20%,收入差距达到了70多倍。由于国家过去没有财产的统计制度,所以对于过去财产状况分化的情况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在市场定价情况中,一般制造业和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这几年也在迅速拉开,在国家定价的制度当中,公务员的工资也由于区域之间财政的差距,现在差距越来越大。公务员工资地区差距也达到了十几倍。
在收入分配的问题上,还有一个应当引起关注,是社会经济地位认同普遍偏下的情况,主观上的认同和客观上认同差不太多。2003年全国调查表明,已经有所偏下,但2006年偏下的情况更加严重,大概有50%多的人认为是下层或者是中下层。在我国分配制度快速变化,从比较平均的状况到收入差距拉开的情况下,很多人对于制度的公允性产生了疑虑。我们不仅要注重分配结果的调整,也要建立一个机会公平、权力公平的制度。如果不能保证机会公平的话,你再去调整结果,使这个结果平均化,也不可能完全消除人民群众的不满。首先要建立起一个让大家觉得建立一个合理公正的制度才是最重要的。
由于分配问题带来了一些问题,我们在问哪两个区域差距最大的时候,50%以上的人都认为群体之间贫富差异。当问到群体之间最容易发生冲突的时候,大家认为是干群之间。所以干群关系也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医疗就业贫富差距为当前最突出三大社会问题
关于民生问题是群众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因为十六届六中全会也强调,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做重点。所以在各种社会问题调查当中,群众也认为最重大的社会问题是涉及到民生问题。在今年这项大规模的全国调查当中,和以前不太一样的,“看病难、看病贵”被排在第一位,就业、失业、收入差距过大、贪污腐败,都是排在前几位的。当然群众的看法和党政干部的看法不太一样,在党政干部的看法当中,今年发生了一些变化,前两年一直是收入差距,今年对社会治安问题比较关注。
但是腐败问题,连续数年都是排在第三位的。本来前三位的,这些年来就是就业问题、收入差距问题、腐败问题,但今年发生了一个变化,在干部的眼里社会治安的严重性有所上升。
人民群众为什么会把医疗这个问题排在第一位?我们发现在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当中,食品结构已经降到37%,本来食品问题解决之后,是住房问题,住房问题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是不太一样的。比如说农民现在住房是一次性的投入,所以每年的消费当中很难反映,今年如果不新盖房子的话,就很难反映它的影响。城市之间住房差异也很大,现在经常说月收入,不光是月收入,你是房前收入还是房后收入,你是参加了福利分房还是没有参加呢?同样,月收入对消费的状况影响差距非常之大。这样当你控制了住房的变量之后,你会发现除了食品之后,医疗竟然成了在家庭消费当中最重要的一项,竟然高达11.8%。这样的比例不但和发达国家相比,和我国历史上的消费结构相比都是非常之高的。尤其是医疗费用的快速增加,使农村、城市居住家庭因病致贫的情况也非常突出。所以大家把“看病难、看病贵”当做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来看待,应当引起很重要的关注。
另外,这个情况从城乡居民面临的六大生活压力里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佐证。家庭收入低,医疗支出大难以承受,住房问题在医疗问题之后。由于医疗、住房、教育的支出过高,所以大家的预期消费不太稳定,这样进一步加大了家庭的储蓄趋向。所以我们能看到尽管今年股市很好,分流了一些储蓄。但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仍然在高速增长,已经高达16万亿多,再过几年就赶上GDP的总量了。我们可以看出今年的消费倾向还在进一步下降。尽管城乡商品零售额在增长,但消费倾向还在下降。由于整个收入分配差距很大,有钱的人的消费和没钱的人无钱消费,造成了整个国家内需难以扩大。所以,经济增长比较依赖进出口贸易和投资的情况依然没有改变。
社会保障压力在进一步增大,一个原因是因为全国职工当中,所谓职工这个概念,是他享受社会保障之内的人。在这部分人里离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的比例,80年代初的时候是20多比1,到2005年是2.1比1。因为现在社会的现收现付的制度,等于是在职人员缴纳的养老金当期就作为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当期就发了,所以每年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为养老金亏空,财政支付的费用达到了500多亿。但在整个情况下,我们说由于整个覆盖面还比较小,所以千年以来家庭养老代替养老模式也比较明显。我们坚持社会保障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特别是对那些容易产生社会矛盾的群体当中,像房子拆迁补偿,失地农民安置等矛盾,应当加以重视。
社会支持系统个人化趋势明显,由于贫富之间的差距,以及家庭遇到的困难不同,总要寻求社会支持。但在我们这个国家,整个社会支持的网络正在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是由于现在工作单位内部体制的变化,比如说在企业当中,所有过去的单位都实行着社会保障的社会化。所谓社会化就是退休之后不是由单位来发放,而是由社会保障部门、社区来管理。就业的市场化、后勤服务的市场化,要求主辅分离,整个单位停止了过去的福利分房。这样一来,单位来解决社会矛盾,进行社会利益整合力量比以前有所弱化。弱化之后就出现了大量的信访事件,层层向上集中矛盾,信访实际解决问题又是比较薄弱的。社会支持力度,在过去的阶段依靠家庭、家族这样私人关系的网络,但现在出现一个新的趋势,社区组织已经超过了原有的单位,成为最大的社会支持力量。整个管理网络也正在发生以工作单位为基础,以社区组织为基础,这样一个大的转变的开始,所以我们说迅速发展社区组织,建设好社区,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水平,改善他们的工作待遇,成了现在非常重要的社区建设的领域。大家看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党的领导部分,也是开天辟地写了一条建设一支宏大的建设人才队伍。要适应整个社会的变化,建立一条依靠新的,能够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的机制上。
最后一部分就是关于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我们认为现在出现的超周期增长趋势会继续延续,因为我们看到这两年中央的宏观调控,等于是喂平了增长波动的波峰。所以刚才看到增长曲线图,增长曲线是比较平缓的,而不是像过去大起大落。在控制了地方增长冲动的同时,也使增长态势得到进一步的延续,但是2000年强调继续稳定和宏观调控的政策趋向,控制好房地产的过热,进一步强调要节约单位能耗。把它作为整个调控的重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将全面展开,现在各地在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在扩大社会教育、医疗、社会分配、公共服务等方面落实一系列的措施,会使社会出现新面貌。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将加快步伐,事业单位的改革将启动和深化。十六届六中全会也强调要对收入分配进行宏观调节,这个趋向就是进一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所以事业单位的改革,经过多年的酝酿,现在要进一步启动和深化。现在看来,整个事业单位的改革,一个是发生了巨大的争论,另外在改革的路线方面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大家看到教育和医疗体制方面,人民群众还存在很多不满的情绪。这些部门怎样理顺非盈利组织的发展制度和规范,还是应该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这方面的运行机制。
社区和社会组织将成为社会建设规律的探索提供新的认识。这主要是因为在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中,社会也发生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变化,这样在政府和市场之间,由于我们已经建立起一种政府宏观调控和依赖于市场机制配置的互动关系,但政府和社会之间,直到现在,仍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政府怎么面对在市场经济下已经利益多元化的社会状况。所以说,要通过社区和社会组织建设,在政府和个人之间建立起新的中介,使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这是我们探索社会建设的规律,在这方面的探索还要经过很长的阶段,现在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这方面。
扩大消费和内需将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工作重点,因为有的同志认为我们的消费和内需不差,增长总额也不慢,但这些年来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投资,外贸依存度高达7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13亿人口的大国,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不能像新加坡这样的国家,完全依赖于进出口贸易。主要是要依靠内需,而依靠内需,不改变现在的收入状况,不改变整个政府再分配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实际上很难使我们消费上真正启动。这将成为我们今年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新农村建设当中社会保障扩大覆盖面工作将加快推进。我们觉得特别是在农村低保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方面,很可能出现一个当初取消农业税的状况,原来我们预计五年的任务,两年就可以完成。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特别是在低保和农村合作医疗方面,“十一五”规划的任务,从进展的情况来看,也是可以通过两年的时间完成。
大学招生进入调整期,大学生入学竞争将更加激烈,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多困难。虽然我们说不能因噎废食,还要进一步扩大教育,来解决大家对高等教育旺盛的需求,但这两年来确实由于各地招生工作,扩招的速度很快,有些地方也出现了质量下降的情况。一方面要保证大学的合理增长,也要改变盲目扩张,预计会有一个调整期。我们在前年的形势报告中预测,大学里的过度借贷,将成为将来很重要的潜在威胁。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已经显现出来,今年以来有很多大学进入了不但贷款还不上,利息也还不上。所以出现了学校联合抗息情况。有些企业也逼得政府出面为大学还债。但大学生的竞争,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大学的上学需求是非常旺盛,所以也会使大学生的竞争更加激烈。
再过几天,我们就进入2007年,一个是要召开党的十七大,2008年的奥运进入了最后的准备时期。这两个事件,一个是政治事件,一个是社会事件,将会成为整个社会的热点。特别是奥运,在很多国家,在日本、韩国等很多国家,都把奥运会作为国家转折点,这一年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社会热点。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谢寿光]:
非常感谢李培林所长把今年《社会蓝皮书》涵概的内容和要点做了一个提示性的报告。请媒体界的各位朋友们注意,他提到的只是点到为止,具体内容都在书里。《社会蓝皮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相关的专家,包括研究机构,包括高校,甚至是有关预测机构,共同完成的成果。很多的成果,往往是能得到印证的。比如说前两年我们提到的关于大学生借贷的问题,社会科学家们的作用就在这里,他可以看到更早的苗头,提出警示。和社科院蓝皮书合作的,还有零点咨询研究集团,基本上每年都参与,袁岳董事长,对我们带有品牌性的成果也给予高度的关注。他们研究的报告也是首次在《社会蓝皮书》上发布。下面我们有请袁岳博士做关于2006年、2007年社会形势的报告。
[袁岳]:
非常感谢。我想应该说是和蓝皮书一同成长,我们一直是参与蓝皮书的工作中,用民意测验的方法对社会状况的分析和预测,所以在调查的第三篇,中国人民生活质量的调查,是由我们提供的。您可以看到我们的报告很具有历史性,所有主要的数据,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变化,这也是我们希望把这个研究成为一个长期研究,也许二三十年后,我相信蓝皮书也会长期延续下去,你会感受到中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曲线变化。我想和大家重点分析一下今年的指数和以往相比较出的新的特点,我想这样对于看了报告,也起到一个导读的作用。
首先,想和大家说一点,今年老百姓对2006年的总体评价水平,和去年相比,总体上是持平的,但我们把2005年、2006年的水平和2004年相比,有一个下降。也就是说对社会主观的评价水平是处于一个低水平,相当于70分的水平,我们怎么样来看待在我们这段时间,在社会建设,社会公共行政方面,政府也提出了较多的口号,为什么水平会相对比较低?我想值得我们对它有所分析。我有三个简要的分析。
第一,在这两年社会和经济平衡发展总的方针、方向之下,口号提得比较多,口号提得多,我觉得在地方行政中有一个倾向,就是把这个口号变成了所谓看起来好象是个现实。比如说和谐社会,各个地方说起来是本地很和谐。本来是一个现实目标,但在各个地方的传播中说成一个现实。所以我们在定性研究的时候,老百姓有两个不满,第一是瞎扯比较多,本来是没有的事儿,你说成这样的比较多。第二,你说的这个比较高,大家对社会建设的期望提高了。因为口号提得比较多、比较新,期望提高的也比较快,问题是表现进展比较慢。实际上我们能够建设成功的,做出来的事情比较少。我们在所有的满意度研究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只要期望上升比较快,表现比较慢,不满度是增加的,或者说不满的人群会比较大。这对我们施政基础提出了问题,你的政策主张和表现能力相比较,调子唱多高?如果调子唱过高,社会满意度会下降。
第二,在政府所有的施政事项当中,如果我们分为外交政策、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话,社会政策总体日水平最低,同时社会政策的得分趋势是下降的,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的水平是高位的,而社会政策是下降的,实际上我们现在老百姓的总体满意度较低,是和社会政策的不足有关。所以,我们现在的这种唱调子的方式,导致老百姓对于社会政策能力更不满,这点也值得提出来。
第三,我们对现在的社会政策,如果进行一个描述的话,我想各个地方政府提出的说法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有一部分国际政策和普通老百姓的关联比较少,还有一部分是属于比较硬性的,带有管制性的,也有一些公务行政,也是政策性的概念。还有一部分是服务型公共行政。这部分是和老百姓接触比较多,和许可有关,或者为老百姓提供社会保障,或者和提供的某一部分公共资源有关。服务型公共行政这两年政府的重视程度比较高,尤其是对服务型公共行政的关注效率是比较高的,所以很多地方都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做了很多工作。
我们最近在这些方面也有专门的研究,公共服务指数,我们19号在清华大学发布的。在这里面我们可以得到基本结论,跟服务型公共行政相关的两大问题,一个是作为公共行政,公共性不足、服务性不足。虽然是公共服务,但它的公共性不足。老百姓对你的相关信息的透明度很低。另外,服务性很低,如果你把它与服务工作相比较,我们政府提供的服务低于垄断性提供的服务。虽然对水、电、气市场对它不满的程度很高,然后把水电气具有一定的垄断性的商业服务,比如说银行,虽然银行最近对外资开放,但仍然具有很强的以国有为主导的特点。它带有国家商业性服务,再把国家主导商业,它低于竞争性的商业服务。这基本上是一个梯状。但公共服务提出的口号最多,但实际的服务水平很低。这样的反差导致民众对这样的评价会有这样一个距离。这是为什么总的来说,民众公共满意度的水平会有这样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