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上海海事局、打捞局和瑞科船务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打捞前的准备,至此黄浦江中的一次大型沉船打捞工作正式启动。图片来源:新华网
12月25日,上海海事局、打捞局和瑞科船务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打捞前的准备,至此黄浦江中的一次大型沉船打捞工作正式启动。图片来源:新华网
昨天13时30分许,黄浦江开始涨潮,万吨轮“银锄”号的打捞趁“潮”启动:停靠在沉船边的另一艘正在维修的万吨轮“信和6号”给打捞船“腾地方”;“蛙人”也已在岸上做“准备活动”,预计今天下水探摸。两艘打捞船也已进场,其中的“沪救捞3号”2005年春节期间曾经在长江口打捞过因与货轮相撞而失事的引航直升机。
部分水域只能单程通航
昨天13时许,记者登上海事巡逻艇“海巡1037”,来到万吨轮“银锄”号的“失足地点”后发现,这段江面处在南浦大桥下面,位于塘董线和南陆线两条轮渡线之间,属于浦江上比较热闹繁忙的地段。“不过,这里也是黄浦江最窄的地段。”董家渡海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段江面可供大型船舶行驶的宽度只有200米,江水最深处约16米,最浅处只有七八米。
昨天下午首先为打捞清场。包括记者乘坐的巡逻艇在内,6艘海事巡逻艇正式进入沉船“银锄”号附近的水域维护区。根据海事部门制订的方案,在复兴船务公司码头上角和浦东杨家渡码头上角连线至南浦大桥之间的水域划定单程通航区。这就意味,在这个区域内,小船有序靠右行驶,大船则不能面对面开过,防止由于两艘船过宽而霸占江面太多。
昨天的打捞准备工作并没有影响附近两条轮渡线的正常营运和江面正常的通行秩序。不过,上海海事局表示,在“银锄”号打捞期间,将根据工程进度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必要时,出事水域可能实施短时间封航。
打捞船曾捞过失事直升机
昨天下午,利用江水涨潮的时机,码头上的工作人员启动绞缆机,让停泊在“银锄”号旁的另一艘万吨轮“信和6号”移动。与此同时,海事部门专门征来“带”船的“江南8号”、“江南12号”两艘拖轮也出现在“信和6号”旁边。海事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别看它们个子小,力气大得很。”昨天14时10分左右,“信和6号”果然已从“银锄”号和码头之间的空隙中抽身出来。又过了约20分钟,两艘拖轮带着“信和6号”往下游缓缓驶去。
15时30分,3000吨级的白色打捞船“沪救捞3号”出现在江面上,它是打捞“银锄”号的主力,2005年曾参与打捞坠落长江口的一架MD902直升机。随后,江面上又出现了打捞工程船“沪救捞62号”,船上形似坦克的大吊车清楚可见。半个小时后,两条打捞船一左一右把“银锄”号夹在中间。船上的工作人员随后开始做打捞布置。
10多名顶尖“蛙人”参加
根据上海打捞局的安排,国内顶尖的10多名“蛙人”将参加“银锄”轮的打捞。由于昨天是打捞工作开始的第一天,记者只是看到“蛙人”穿上“外套”熟悉一下现场环境,并没有下水一显身手。上海打捞局业务处相关人士表示,12月10日,“蛙人”已经下过水,发现沉船水域下有大量的废钢块、乱钢丝等杂物。所以,这段时间“蛙人”下水的主要任务还是“清障”———把水中的杂物完全清理干净,然后在水底用高压水枪将船底厚厚的淤泥穿透,便于“穿钢丝”。
“其实,下水的时间主要是看水中的具体情况。”上海打捞局业务处相关人士介绍说,冬天在江水里作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蛙人”下水的时间不能太长,且要经常换班。不过,打捞并不分白天和黑夜,因为在几十米深的黄浦江底,周边一片黑暗。他还透露,潜水员一旦进入江中,能见度即为零。由于江水浑浊,水下照明灯无效,潜水员全凭对水流的感觉判别方向,靠手的触觉判断水下物体。晨报记者陈杰通讯员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