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12日发布的《200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指出,2004年至2006年,我国海平面变化起伏加剧,加重了风暴潮、海岸侵蚀、咸潮入侵等海洋灾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公报表明,2004年至2006年,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全海域风暴潮灾害都有所加重,频度和强度都重于常年。登陆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17次台风风暴潮,均酿成重大损失。特别是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期间,适逢天文大潮期和季节性海平面最高期,沿岸多个站的潮位都超过当地历史最高水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受天文大潮、季节性海平面升高和干旱等因素影响,咸潮入侵频度和强度也不断加重。此外受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影响,上海、海南等沿海地区均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海岸侵蚀,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上海市崇明东滩岸段岸滩侵蚀长度为8.14千米,最大侵蚀宽度67米;海南沿海部分岸段侵蚀严重,全省遭受侵蚀的海岸线长度已达300千米,三亚湾和亚龙湾最为严重,侵蚀速度为每年1米至2米,海岸工程设施和海滨旅游区受到威胁。
海平面上升是一种长期的、缓发性的海洋灾害,其威胁将长期存在。对此,报告建议按照“回避、适应和保护”的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各级政府应将海平面上升影响危险度区划指标作为沿海新兴开发区规划的重要内容加以考虑;加强岸线变迁的定期调查和监测工作;加强沿海海平面上升影响脆弱区城镇防护设施和海上安全保障设施的建设、维护与监管,提高防护能力;实施海岸带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有效保护沿海湿地、滩涂和生物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