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到底选择什么样的发展策略?这是当下许多县域决策者正在思考的难题。由于县域在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地理条件、管理机制、政策环境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县域经济需要根据不同特点、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
以区位和资源禀赋为依托的“比较优势”发展策略
区位禀赋主要指区域地理位置方面的优越性,如沿海、沿边,地处交通要道、枢纽、中心城市周边,以及处在某一政策优势区等等;资源禀赋主要指区域内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方面的优越性,如矿产资源丰富,或有海域、森林、草场、丰富的水能风能资源,以及劳动力和智力资源等等。按照比较成本理论,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没必要生产所有产品,而应选择生产优势最大的那些产品进行生产;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国家和地区,也不能什么都不生产,而可以选择不利程度最小的那些产品进行生产。这一理论虽然产生较早,但对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仍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趋同、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严重,特色产业和产业特色不明显,区位和资源禀赋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应该立足区位和资源禀赋,确定本地区的功能定位,突出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提升产业特色,从而获取差别利益。当然,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比较优势的范围除了区位和资源禀赋外,产业优势特别是创新能力同样不能忽视。
以产业基础为依托的“裂变与聚变”发展策略
在化学中,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更多碎片称为裂变,几个轻原子核结合在一起称聚变,二者发生过程中都伴随能量释放的过程。所谓产业的裂变与聚变,是指在区域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等外力的作用下,三次产业内部或跨产业的生产要素的整合过程。
产业的裂变与聚变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农业资源丰富的县,可以依托种植业、养殖业的规模优势,产业特色生成和分离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也可以生成和分离出第三产业———农业生态旅游;再如,传统工业占主导地位的县,可以通过技术改造、拉长产业链条,在传统产业中生成新工艺或分离出高新技术产业。这种分离过程不仅表现在生成了新的形态和新的生产力,而且还表现在对“母体”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从而产生了放大效应。
目前,县域工业大多以小企业为主,一些企业虽然市场很好,但往往由于企业自我积累不足,个体规模扩张的速度较慢。可以依托这类“种子企业”,通过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这一领域,使“种子企业”得到复制或放大,生成一批新的规模更大、档次更高的企业,从一个企业到几个企业再变成一项产业。在这方面,温州工业发展最具有产业“裂变与聚变”的特点。在改革开放之初,有一家生产鞋子的企业效益好,在其周边就会接连出现一批生产同样或产品的企业;有家生产打火机的家庭作坊挣到了钱,周边的家庭就会竞相学习。正是通过这种快速的企业“复制”,短短的十几年内,在温州聚集了低压电器、服装、打火机等产业集群,对外形成了整体优势,同时,集群内的企业通过竞争和合作得到了提升,进而推动了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