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天空,每天回荡着无数粗粗细细的声音。有的飘忽而逝;有的被放大在媒体上,被更多的人细细倾听。
比如,最近有个声音: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属于比较先进的水平。这本来只是调研时的一个看法,也有不少有力的数据支撑,比如高校的招生规模、高校在国内“三大奖”中的突出贡献等。说者,强调的是学生数量及对国内科技进步的贡献;而一些听者,强调的是学生质量、就业率、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对比等等。很多事,因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认识,这很正常。
这倒使人想起两个月以前,温家宝总理面对6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时讲的一番话:“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温总理和钱老的话说得很中肯:中国没有完全发展,和高校的人才培养出了问题息息相关。相信有关部门一定是注意倾听,并且在着力改进的。也许,在这样的时候,更多体现忧患意识,集思广益,更会受到听者的欢迎。
还有许多事情,党中央和人民群众息息相通。比如房价的居高不下,宏观调控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是,新年伊始传来消息,有的城市包括二线城市的房价仍在坐“直升机”。为什么呢?因为有的地方的“经营城市”,如今已经简化成了“经营房地产”,高额土地出让金能带来巨大效益,也能直接拉动GDP。
类似的情形,还有不少。比如,领导同志曾经亲自过问农民工讨薪,农民工也又迎来一轮“讨薪年关”。而今,农民工讨薪也“创新”了,某地一些农民工不得已想出了“贺卡讨薪”的新招,按说,实在令人辛酸。但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却发出一种气定神闲的声音:“虽然效果尚难预计,但不失为一种富有人情味的方式,挺有创意!”农民工讨薪无门,难道劳动部门没有责任?
最近,有一位地方领导同志的声音,让人温暖:“领导干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带头者,而不是矛盾的制造者和加剧者,要依法律、按政策办事,防止搞强迫命令,颐指气使,滥用权力。”
这番话,可以为官者戒。听到群众的意见和呼声,首先还是琢磨一下,怎样才能改进我们的工作,做和谐社会建设的促进者。(李泓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