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化的手段更有效率地使用大幅增长的外汇储备,已成为上下共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强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积极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和方式”。
理念已经转化为实践。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据报道,2007年金融改革纲领性文件即将出台,汇金公司转型成立中国的专业投资公司呼之欲出,详细操作手法与以往市场估计如出一辙,中央汇金公司拟重组为隶属于国务院的国家投资控股公司或称“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汇金公司原有的行使金融资产出资人的职能将全部保留,新公司还将分期发行人民币债券,从央行分批购买外汇储备中的长期储备,以投资海外为主。以专业投资公司增加外汇投资收益,减少持币成本,是金融市场化的具体表现。
改革方向既定,以外汇储备扶贫、充实社保基金、进行基础建设等方案基本关上了阐门。早在去年,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就明确表态,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拿基础货币买来的,外汇储备由央行负责运营管理,并且要实现保值增值。其他机构要用外汇储备,需要拿人民币将外汇储备买去,不能无偿划拨。
对外汇储备的基本认知,决定了政府的外汇政策是剥夺民财还是增加民众福祉。而目前的使用方式显然有剥夺民财的重大嫌疑。
外汇是收益还是负债?经济学者何帆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累积是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干预形成的,是因为政府担心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因此在外汇市场上卖出本币买入美元,买入的美元成为中央银行的资产,而卖出的本币则成为中央银行的负债。换句话说,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确实是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财富,但它不是政府的财富,而是政府对公众的负债。央行通过发行票据,从私人和民间中收走了外汇,所以外汇储备的增加,对应的是对公众负债的增加。
央行屡屡提示外汇储备不能成为直接划拨的资产,原因也在于此。当汇金公司以外汇储备注资上市前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时,就受到了金融界难得的众口一辞的声讨,多数专家认为,以此方式使用外汇储备无异于直接投放基础货币、以通货膨胀的方式向全体国民征收高昂的铸币税。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外汇储备已经“够了”,现在是过多引发人民币升值等风险,此时政府提出“藏汇于民”——从今年2月1日开始,我国居民个人结汇和境内个人购汇年度总额分别为5万美元——尝试已经开始;但考虑到普通民众国外投资渠道并不通畅,政府与学界弱化应对金融风险的担忧之声,该模式很难成为主流。并且在人民币升值的强大预期下,国内投资者不会急于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该政策还有与民争利、嫁祸于民的嫌疑。
以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模式进行专业化运作,降低政府持汇成本、增加外汇收益,以收益保持主权货币的信用、进而用于国民福祉,才是政府财政与外汇储备收益的健康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