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民在扬招出租车时需留神,看到有“红顶灯”出租车迎面驶来,最好别放过。记者昨天从市交通局了解到,今年年内,在经过严格筛选考评后,象征高技术水平和高服务质量的“红顶灯”将重回申城,不仅便于市民直观挑选一次“愉快舒心的乘车经历”,对于出租车业内同行也是一种竞争的动力。本报记者张昱欣通讯员王赤风
【曾经】
改为“优质车”引争议
上世纪90年代初,本市交通主管部门颁发了一种特殊的顶灯标志作为荣誉象征,以表彰出租车业内的优秀从业者。“与普通出租车白色顶灯相比,最显著的区别是其底框和公司名称均为深红色,乘客从较远的距离就能识别。”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这一激励举措推广后,不仅受到表彰的驾驶员在工作中更敬业,市民也对其服务质量啧啧称道。“要乘得放心,叫‘红顶灯’。”当时在回答外来旅客的打车咨询时,老上海往往会很自豪地传授这一“诀窍”。
此后,随着本市出租车数量不断“扩容”,马路上的“红顶灯”也与日俱增,到2004年,共有1436辆出租车戴上了代表“优质、信誉”的“红顶灯”。然而在当年4月,行业主管部门将“红顶灯”标识改为“优质车”,旨在使乘客能对其有更直接认识,扩大社会影响。此举随即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不少市民认为改成“优质车”后,不仅乘客识别比较困难,而且“优质车”的概念界定也模糊不清。
【现在】
乘客“挑车”凭运气
“只听说‘法兰红’的服务较好,但数量极少;平时打车并没注意乘坐的是否为‘优质车’。”从事IT维护的王金平是打车“大户”,但他对“优质车”却并没多少概念。谈话中记者了解到,王金平在打车时对大企业的车似乎并不“感冒”,但对的哥的星级指数却颇为看重———他发现,二星以上等级的驾驶员开车普遍比“没星”的新手来得牢靠。“现在大多数的哥在服务态度方面都挺好,但在驾驶技巧和线路选择上差距较为明显。”王金平表示,由于星级标识放在车内,扬招时无法在第一时间识别,要打“好”车还得靠运气。
记者还了解到,不少乘客打车主要认“品牌”。周女士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她对个体出租车的服务质量心存疑忌。“偶尔有一次因时间紧迫拦了辆个体车,发现驾驶员性格很直爽和气,而且还在车内安装了一套价值数万元的发烧音响系统,供乘客自己挑选喜欢的音乐。”周女士表示,这次愉快的乘车经历让她对个体出租车的印象有所改观。“主管部门是否能通过一种直观的方式,让市民能辨识出租车的‘好坏’?”
恢复特殊荣誉便于监督
据了解,两年多来,相关管理部门不断收到市民和驾驶员的来电来信,要求恢复“红顶灯”。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为了提高本市出租车行业服务质量,同时也便于市民乘客监督,“红顶灯”出租车将很快重返申城街头。“为了确保这一特殊荣誉的‘成色’,只有当在同一辆出租车上搭档的两位驾驶员都为三星级以上(含三星级),才有资格使用‘红顶灯’。”为尽快划定范围,近期行业将开展星级驾驶员复评工作,复评完成后,中高星级驾驶员驾驶的出租车将逐步恢复使用“红顶灯”。
根据“红顶灯”设置的基本条件,这一荣誉将不会完全被大型出租车企业垄断。“考评条件对于任何一位驾驶员,任何一个车队都是公平的;不管是个体出租从业者还是知名企业,都要靠自身的业务素质获得‘红顶灯’。”业内专家表示。
的哥将建诚信档案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本市出租汽车行业中中高星级驾驶员近2万名,约占全市的哥总数的20%。
“由于中高星级的哥分布不均衡,因此‘红顶灯’总量目前难以精确估计,但这一举措将在行业内起到激励效应,今年主动报考中高星级的驾驶员人数会显著提升。”交通局负责人透露,获得“红顶灯”殊荣的驾驶员并非一劳永逸,酝酿已久的的哥诚信档案年内将逐步建立———包括“服务年限、企业间流动经历、星级、荣誉称号、所做好事,以及市场违纪、乘客投诉”等都将被列入个人诚信档案,以此为依据,未通过年度复评的的哥将受到降级或取消星级的惩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