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中新社发 黄冬 摄
中新网西安1月27日电(记者冽玮)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西安城墙闻名遐迩。此间文物工作者日前对西安南城墙断面进行了考古调查,认定它结构复杂,时间跨度从隋唐至现代,历经五次大的修筑而成。
西安城墙为明代建筑,全长十三点七公里,始建于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年(一三七0年至一三七八年),是在隋、唐皇城基础上修建的,当时是西安的府城。明太祖朱元璋将次子朱樉册封为秦王,藩封、府治同在一城,因而城池规模宏大坚固,再加上后来明清屡经修葺、增建,至今保存完好。
据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本次调查对西安城墙含光门段的一处典型断面作了重点分析,从其结构、土质、土色进行划分,断面外部是明清城墙,内包隋唐长安城的皇城城墙,并有隋唐之后数次对城墙修建补筑的墙体。
据统计,城墙断面从早至晚分为五大期。即隋唐期:现存断面接近三角形;唐末五代期:加厚了旧城墙一点五米至两点五米以上,顶部也加高将近一米;宋元期:增补层处于明城墙断面中心,土色暗褐,质地密实,夹有少量砖瓦;明清期:将以前所筑城墙的墙体全部包筑于内,即是现在称的西安城墙;现代修葺层,主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安有关部门进行的加固处理。
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秦建明研究员表示,此次考古调查不仅为了解西安城墙的维修改建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还对研究隋唐长安城皇城的结构及其构筑技术与设计思想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