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气象专家:我国高温日数将持续走高
昨天下午,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副司长王邦中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今后我国的高温幅度和日数有持续走高的趋势。
早报记者:今年我国将完成158部天气雷达的雷达网建设。对于监测预报灾害性天气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王邦中: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不管是测风还是测雨,只要是天气过程,比如电闪雷鸣,它们基本都能捕捉到。只要捕捉到,那么我们就可以及时发出预报甚至预警,把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天气雷达更大程度上是短时临近预报,比如12小时以内,时效和气象卫星不一样。所以卫星和雷达组成一张综合的探测网,将能更准确预测天气。
早报记者:我国今年夏天会不会持续去年的高温?
王邦中:应该这样说,暖冬并非天天暖,全球变暖也并非年年暖。这必须要有科学的预测。但从近几年总的趋势来看,应该是高温日是在走高的。也就是说,趋势是高温幅度在增加、高温日数在增多。
早报记者:我国是否正在制定一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计划?何时实施?
王邦中:我国实际上有很多正在采取的措施,有助于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例如“十一五”期间降低能耗的指标。具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计划,包括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规定提交的国家履约信息通报,这与能源、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相连,是由国家若干个相关部门来负责的。
“暖流”危害:它们将因“暖流”而变
-北极熊、小岛将面临灭顶之灾
海平面大幅升高,许多小的岛国将面临灭顶之灾;北极熊等众多动植物将因环境变化而灭绝。高温、热浪、台风、强降水等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将增加。 -玉米提前播种,桂花严冬开放
偏暖的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十分明显。30年来,法国苹果树的开花期已提前10天,玉米的播种季节提前了1个月;植物反季节开花,今年12月以来我国南京市一些区域的桂花在严冬开放。
-主要农作物产量最多可降37%
农作物的产量将下降。一些专家认为,如不考虑改良品种等技术因素,21世纪后半期,我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
-潜在荒漠化趋势增大
牧业也面临极大压力。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化趋势,使半干旱地区潜在荒漠化趋势增大,草原界限可能扩大,高山草地面积减少,草原承载力和载畜量的分布格局会发生较大变化。
-候鸟不再迁徙或中途改道
候鸟习性将会改变。在一些国家,许多候鸟在暖冬已不再迁徙,或在迁徙中途停留下来。
-滑雪场没生意,毛靴卖不动
人类活动随之改变。在新疆阿勒泰地区,连续三个月气温同比明显偏高,滑雪场上的积雪逐渐减少,游客也减少九成。
暖冬使厂家和商家“冬天的生意”发生了变化。在北京宣武门的商场,冬装已打五折,新款春装已上架。甚至影响到往年畅销的毛靴销量。
羽绒服的生意也不好做。有专柜去年10月底羽绒服才上架,今年1月11日就开始打折。
-病菌滋生,影响人类健康
暖冬使得各种病菌、病毒活跃,病虫害滋生蔓延。蚊子、跳蚤、老鼠等有害动物减少了被冻死的几率。这些传染病载体的数量大增,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全球合作
外交部:发达国家应率先承担减排义务
据新华社电外交部发言人姜瑜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当前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是发达国家必须继续率先承担减排义务,切实采取减排措施。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日在巴黎发表了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梗概,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至4摄氏度,海平面将升高18至59厘米,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很可能”是人类活动。
姜瑜在就此报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必须指出,气候变化是发达国家长期历史排放和当地高人均排放造成的,发达国家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是发达国家必须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规定继续率先承担减排义务,切实采取减排措施。
姜瑜说,当前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是很低的,减排潜力也很小。“中国愿意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环境,也将保护环境确定为基本国策,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大战略。近年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调整产业能源结构,植树造林,控制人口增长,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比如大气污染防治法,还大力普及环保知识。
姜瑜表示,中国也在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明显成效和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降低20%的目标。
全球气候变暖穷国受害最深
据新华社电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5日在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年会上说,贫困国家居民对全球气候变暖应负责任最少,但却要承受最多危害。
专家说,非洲是全球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的地区.这一地区即将蒙受的损失比其他国家和地区都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