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代表苏珊-施瓦布(Susan Schwab)上周五发表声明称,美国已要求就中国的出口补贴问题启用WTO争端解决咨询机制。此举意味着,美国已经就中国的出口补贴问题正式向WTO提起申诉。根据WTO的相关制度安排,美国的申诉将启动一个冗长的WTO争端解决程序,首先是为期60天的协商期,如果协商失败,美国将有权要求WTO成立专门的争端解决委员会。如果美国获得胜利,WTO将授权美国对中国商品开征报复性关税。
这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布什政府第二次向WTO投诉中国。去年3月,美国、欧盟及其他国家曾就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问题联合向WTO提起申诉,指责中国通过关税手段“不公平地阻止”美国和其他外国汽车零部件进入中国市场。
两个非同寻常让商务部倍感诧异
尽管这并不是中国第一次遭遇美国向WTO提起投诉,但中国常驻WTO代表团孙振宇大使2月2日接到美国常驻WTO代表团大使的致函后还是表现出了几分诧异。中国商务部得到这一消息后也倍感意外,因为,此前美国尽管一再表示将更多地把与中国的纠纷提交到WTO解决,但补贴问题却几乎从来没有被提到过。按照中国商务部的说法,中美双方一直就这些问题保持着双边沟通的情况,显然,在双方仍然保持沟通的情况下突然“诉诸法律”多少会让人感觉有些意外。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美国向WTO起诉中国针对的并非是特定的商品或产业,而是中国的法律政策。此前中美双方虽然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有过几次交锋,但皆是针对单个行业的具体措施。对中国贸易投资基本法规的质疑,这还是第一次,其诉讼结果可能会影响中国整个外经外贸格局。
商务部条法司一名官员说,目前中方正在研究是否接受美方的磋商请求。如果这些补贴被WTO争端解决机构最终确认存在,那么中国必须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否则便会遭到制裁。
从容应对 中国显露自信
尽管感到“诧异”,中国商务部似乎并不急于表态。本周一,中国商务部就此发布了一份简短声明,对美国提起申述表示遗憾,并称正在研究此事。
这样的做法颇有几分处变不惊的味道。当然,商务部的镇定并不是没有根据,因为中美两国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纠纷尚无先例。
2004年美国就曾因中国为国内半导体生产企业提供税收返还提起申诉,但是,双方在协商期内就达成了和解。去年3月,美国和欧洲就中国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关税问题联合向WTO提起申诉,该案至今仍悬而未决。
这一次美国起诉中国针对的是“中国出口补贴”,专家认为,出口补贴是否属于“WTO所禁止的”行为非常复杂。原中国入世谈判法律总顾问、现WTO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成员张月姣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首先,各国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出口补贴,即使美国自己,也经常因为出口补贴被其他成员国告到WTO;其次,中国入世时确实做出过削减出口补贴的承诺,但是中国当时并没有列出时间表。”
分析认为,美国此番匆匆提出磋商要求,是为了缓解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在施瓦布的声明和美国提交的文件中,反复提到美国的中小企业和工人以及美国的钢铁、木制品、信息技术等行业受到了损害——在过去的一年中,这些正是向美国政府和国会不断施加压力、要求减少中美贸易顺差的主要力量。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马宇指出,中美贸易的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是国际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符合国际资源配置的根本规律,起码今后十年内都不可能扭转,两国政府只能顺应而不是否定更不能违背。他说,中美贸易争端不仅仅是两国的经济贸易问题,还涉及两国的政治问题、体制问题,处理起来难度相对要大得多。但有几点结论应该是清楚的:中美两国之间发生的贸易争端是不可避免的,今后还会长期存在,但不会从根本上破坏中美经贸关系(如爆发大规模的、毁灭性的贸易战),因为中美经贸关系的良性发展有利于两国的国家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