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新闻办公室9日发布了《2006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报告显示,开垦草原、乱征滥占草原、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物等人为破坏草原生态的现象时有发生,全国90%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盐渍化和石漠化。
“全国草原生态环境仍呈现‘局部改善,总体恶化’态势。”监测报告这样概括。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从监测情况看,草原利用还不尽合理。全国天然草原平均超载牲畜34%左右,其中西藏、新疆、青海、四川、甘肃的非工程建设区超载38%以上,266个牧区、半农半牧区县(旗)有204个存在不同程度的家畜超载情况。
监测显示,2006年草原自然灾害有所降低。2006年1月至11月,全国发生草原火灾342起,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214起,处于历史低位水平。鼠害危害面积3749万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9.5%,较上年减少1.8%;虫害发生面积1683万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4.3%,较上年减少9.9%。
他同时表示,草原生产力状况好于上年,草原生态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去年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为94313万吨,折合干草约29587万吨,载畜能力约23161万羊单位。对新疆、宁夏、甘肃和青海的16个退牧还草项目县市工程实施效果进行的监测表明,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区草原植被呈现良性恢复势头。
这位负责人表示,我国草原生态状况依然严峻,必须强化依法治草,完善并落实草原承包经营制和草畜平衡等制度,加大草原保护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加强草原基础设施和监理监测、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完善防灾应急机制,加快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