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杭州:劣质国际名牌皮鞋被烧 烧出了什么?

www.zjol.com.cn  2007年02月12日 19:26:17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前不久,一批国际知名品牌皮鞋因质量问题在杭州被集中销毁。尽管事情已过去一个多月,但关于“烧鞋”的热议仍在继续。有关人士指出,部分消费者以洋品牌为尊的畸形消费心理应该被同时“烧”掉。

  一把火烧掉300余双进口名鞋

  2006年12月29日,浙江省工商局在杭州市郊区的垃圾处理中心烧毁了300多双皮鞋,其中包括其乐、HUGO BOSS、 D&G、佐治等十多个世界品牌。

  据工商部门介绍,这些被烧毁的进口名鞋都是从全省大型商场等正规销售渠道查获的。省工商部门对全省进口鞋的监测结果显示,被抽样的46个批次国际知名品牌皮鞋、旅游鞋合格率仅为23.91%。

  浙江省工商局消保处处长何晓明说,抽检的皮鞋中出现问题的不合格项目主要是产品标识、感官质量、勾心抗弯刚度和帮底剥离强度。

  何晓明说,其中勾心抗弯刚度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指标,不合格的勾心轻则会造成皮鞋的变形,穿着不稳定,严重时则会造成摔倒、崴脚等人身伤害。尤其是女高跟鞋上的安全隐患更为突出。

  而这批来自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的名牌皮鞋价格一般每双在1500元至4000元左右。

  这批“世界名鞋”被销毁后,浙江省工商局对质量不合格的进口皮鞋采取了责令停售、召回已售产品等措施。

  这次烧鞋事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因为这是我国第一次销毁国际知名品牌鞋子。

  有意思的是,杭州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曾发生过两次烧鞋事件:1987年8月8日,杭州武林门广场上,5000多双产自温州的假冒劣质鞋葬身火海;1999年12月15日,同样在武林门广场,2000多双假冒温州鞋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只是这次烧鞋是温州的制鞋企业焚烧仿冒温州品牌的劣质皮鞋。

  这次烧鞋事件“烧”出了什么?有网民说:“烧得好,打破崇洋媚外心态!”也有网民不以为然;许多人对“相当宽松”的进口名牌产品的检验、监管程序提出强烈质疑;更多的舆论赞同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的观点:“烧掉劣质洋品牌,只是想说明,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对进入中国市场的所有商品都必须公平对待。”

  “洋品牌”质量问题警示出什么?

  烧鞋事件发生后,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在接受采访时说:“近几年,洋品牌质量问题不断发生。”

  郑宇民的判断是根据自己及其同事这几年的实际检验情况得出的。自2005年开始,浙江一直是国际知名品牌的梦魇之地,如雀巢奶粉、索尼相机、东芝电脑都在浙江“触雷”。郑宇民也被戏称为“洋品牌的克星”,屡屡令那些“金玉其外”的洋品牌名声扫地。

  除了浙江频频发现问题“洋品牌”外,事实上,各地工商部门对国际品牌进行的专项抽检行动几乎每次都不会无功而返。

  短短几年时间,从雀巢奶粉、肯德基快餐到化妆品、服装,从索尼相机到丰田汽车、欧盟皮鞋,越来越多声名显赫的洋品牌跌入“质量门”事件,被查处的洋品牌往往是“大品牌、高价位、低标准”。

  “我们国家对国际品牌产品都有相应的质量标准,但国际品牌生产商却不把中国标准看在眼里。”郑宇民对此愤愤然。

  “长期以来,我们重名气轻监管的行为导致洋品牌有恃无恐。”这是浙江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雪军教授的看法。

  郑宇民说,改革开放之初,一些地方和部门针对洋品牌大开绿灯,“三年免检”“五年免税”“特别通道”等等,超国民待遇使得一些洋品牌的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市场销售几乎到了只依靠企业“自律”的地步。

  浙江省检验检疫局一位工作人员说,在一些地方,由于害怕国外知名品牌的进口商提出抗议,这类产品往往采取快速通关的方式。

  郑宇民说:“无可否认,目前我们不成熟的市场监管体系、法律制度的空缺和对洋品牌的监管‘一好百好’的习惯思维,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跨国公司的违法行为。”

  浙江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金雪军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应该让所有的消费者享有同等的权利,让所有商家遵守一样的规则,让所有商品接受一体的监督。这其中,一个良好有序的外部监管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学者分析,部分消费者身上那种“媚洋”“崇洋”的“弱国”心态,导致了一个以洋品牌为尊的市场。洋品牌恃宠而骄,与消费者的过度迷信也不无关联。

  “个体的简单消费行为,一旦变成为集体的无意识,就会凸现出社会的某种‘病灶’。”郑宇民认为,从部分洋品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教训中,我们也察觉到有些消费者存在着不少消费误区,比如“崇洋、崇贵、攀高、从众”等等。他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帮助民众确立全新的理性消费观念,“把原先对待洋品牌的仰视转为平视。”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裘立华 屈凌燕 编辑: 李天锋
·“无错不成书”现象普遍 我国明年彻查劣质书刊   2006-12-29
·香浓珍珠奶茶竟用劣质原料冲调 一杯成本不超过5角   2006-12-26
·郑州黑作坊制造劣质农药贴全国名牌标签   2006-12-06
·河北:食品检查 防止劣质、污染食品进入消费环节   2006-09-20
·重庆劣质电煤多次造成发电机组停机   2006-08-30
返回国内新闻

 
高层动态
·公安部培训五百新闻发言人 孟建柱:拓展民意沟通
·快讯: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4日在上海举行
政策动向
精品专题
·神七发射:我们在现场
·【专题】2008浙江在线记者辽宁行
·华南虎——媒体报道更多页
·专家点评更多页
·消费影响更多页
·投资理财更多页
·宏观经济更多页
·学习十七大精神体会
·华南虎——媒体报道更多页
·党代表归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