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创始人胡鸿烈讲话
树仁学院学生
学校资料图片
从一座小楼办起一间大学
2月14日,香港第一所私立大学树仁大学校牌正式启用。1971年,50岁的香港大律师胡鸿烈和夫人卖楼办学,创办香港树仁学院。
去年底,树仁学院获香港特区政府批准其升格并改名,成为香港第九所大学。近日,胡鸿烈接受了《外滩画报》专访。
2月14日是情人节。可是,对86岁的胡鸿烈来说,这一天意义非凡:这是“树仁大学”校门口那块新招牌正式启用的日子。这一天,让“树仁大学”的两位创始人—胡鸿烈与夫人钟期荣等待了35年。如今,他们终于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个正式的交待。
在香港街头随便找一个人提到“树仁学院”,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很有名的!”胡鸿烈为此而自豪。香港树仁大学原名“树仁学院”。从2006年12月19日开始,它正式成为香港第九所大学,也是香港第一所私立大学。
“孔子也是私人办学的……”在他堆满了书籍资料的办公室里,胡鸿烈接受了《外滩画报》专访。此时,钟期荣因为身体健康的原因,正在家里休息。这两位香港法律界、教育界传奇人物的家就在学校图书大楼顶上。从办公室到图书大楼的家,步行不过5分钟。
50岁卖楼办学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详细地告诉别人为什么我和夫人要自资办学。”胡鸿烈的听力已经不是很好了,但是,他的口才却依然保持着当年做大律师时候的状态。
1971年,当时的胡鸿烈与钟期荣都已经50岁。作为一名大律师,他早已功成名就。他打过4000宗刑事案,是欧阳炳强的辩护律师,最擅长处理租务赔偿。
1955年,胡鸿烈从伦敦拿了大律师资格回到香港开始执业。初出道时,生意已很不错,当时买一个面包不过一两毛钱而已,胡鸿烈接小单案件收500元,大的1000元。单是租务案,他每天就接两三个新案子。所以才做了一年,他已经是有房有车一族。政治舞台上,他也积极参与,曾任香港市政局副主席、立法局议员、小贩政策委员会主席、太平绅士……
胡鸿烈的生活像其他香港上流社会的人一样,相交满天下,往来无白丁。
胡鸿烈回忆起当时的奢华生活,说:“1950年代做大律师,机会只有那么一次,我挣了很多钱。”他的律师生涯给他带来很多的荣誉,但在胡鸿烈看来,“这不应该是人生最终的目的。”
他担任大律师时,为“贫家屋”的住客打过官司;也曾经第一个站出来保护“保钓”青年;当他成为民选的市政会议员时,他努力让中文被列入香港官方语言之一,也努力确立香港人的公民地位。
在此期间,夫人钟期荣一直在香港崇基、联合(后来的香港中文大学)、浸会和珠海等院校任教。“1970年代的香港大学名额明显不足,能够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不足2%。”在胡鸿烈看来,这是不对的,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怀着这样的想法,已经50岁的胡鸿烈,决定携手夫人开创自己的新事业—创办大专。当时,钟期荣刚刚离开浸会学院。
最初,钟期荣只想办一所幼稚园寄托精神。然而,胡鸿烈却深知夫人志在高等学府,便极力主张办大专。于是,他们卖掉两幢房子,在跑马地成和道购置了一座花园洋房。对于钟期荣的反问“凭这座小楼就能办起一间大专来?”胡鸿烈肯定地回答:“能!一定能!”钟期荣所担心的并不仅仅是校址的问题:“钱不够呢?”胡鸿烈向夫人下了保证:“我有办法!准备每年赔30到50万港币!”
听完胡鸿烈的筹款方法之后,钟期荣的主意也下定了:“真要办大专,就一定要像个样。一定要政府认可,成为香港一间注册的学院。”
1971年,他们依照香港政府制订的教育条例申请注册,开办一所学院。当年7月,在成和道81号大门口亮出了“树仁学院”的牌子。这就是“树仁大学”的前身。
“当时大概有300名学生,50名教师。”胡鸿烈回忆说,“由于我在外面的关系比较多,因此我担任校监,她担任校长。她的工作能力比我强,我们都很尊重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