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中走上峭壁
1944年12月18日,宋子文成了这一天出版的《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两个星期前,他刚刚在重庆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的代院长。
封面选用的是一幅宋子文彩色标准肖像画。他身着灰色西装、白色衬衫,系着一条蓝色方格图案的领带;方方正正的脸庞,戴一副眼镜,眼神不活泼但也说不上呆滞,似乎更近于平静。宋子文出生于1894年,那一年,中日之间爆发了甲午海战;1944年则是中国抗日战争接近尾声之时,前后相距整整半个世纪。于是,在肖像画作者的笔下,年过半百的宋子文梳理得整整齐齐的头发,醒目地被点染出斑斑霜色。耐人寻味的是,洋派十足的宋子文的脑袋周围,安排着最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景致——左边一座七层古塔,右边一尊威风八面的石狮子,头顶上则是北京故宫一片壮观的“飞檐”。
“通往胜利的路在峭壁之上”——在“中国的宋子文”的称谓下面,《时代》用了这样一句说明。
“峭壁之上”,简单的几个字,勾勒出1944年中国的严峻局势:美国的史迪威将军与蒋介石的冲突白热化,最后,罗斯福总统不得不将他召回;盟军在这一年6月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与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东线的苏联战场相互呼应,欧洲战场接连告捷;与此同时,日本军队却在中国战场上大举进攻,使中国面临着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最严峻的危机;美国特使赫尔利的延安之行以失败而告终,国、共两党继续对峙,抗日战争尚未结束,内战的阴影却越来越浓重……在一连串令人目不暇接而又忐忑不安的场景中,中国走到了1944年的尾声。
宋子文正是在此情形下——自1939年以来一直兼任行政院院长的蒋介石,终于在1944年12月4日让出这一职位——由外交部长改任行政院代院长。
自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来,十几年间,这已经是宋子文第三次出任代院长的职务了。他的每一次出面“代理”,似乎都有“临危受命”的意味。
宋子文第一次任代院长,是在1930年9月25日,原因是行政院院长谭延闿三天前(9月22日)病逝。此次宋子文任代院长的时间不到两个月,随即由蒋介石兼任。第二次任代院长是在1932年8月,时任院长的汪精卫因与张学良矛盾激化而辞职,故由宋子文代理。7个月后的1933年3月,汪精卫从欧洲归来,重新担任院长。如今,1944年12月初,在蒋介石面临内政外交诸多危机之时,宋子文又一次被请出山。
宋子文这一次出山,“临危受命”的意味更浓了。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不再是一位匆匆的过路客。自1945年5月底正式就任院长,一直到1947年3月离任,复由蒋介石取代,此次宋的整个任期达两年零三个月。
他不是“蒋身边的人”
在现代史著作中,宋子文的名字是与“四大家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果夫兄弟)“四大家族”,就是“蒋家王朝”的代名词,他们的兴衰即是一个时代的兴衰。
但是,几年前,当笔者阅读1943年3月1日的《时代》时,却注意到,至少在当时的外国媒体眼里,宋子文并不属于与蒋介石关系密切的人。这期《时代》的封面人物是宋美龄,除了封面人物的报道之外,《时代》还用一个页码的篇幅发表题为《蒋身边的人》的文章,并配发一组人物照片。文章首先写道:
蒋介石委员长身边的人是一个“帮派”,如罗斯福新政时期的政府班底,或者俄亥俄共和党的组织以及相同情况形成的帮派。这些人个性强,锋芒毕露,但又颇能忍辱负重,是委员长诸多面貌的不同反映。不管怎么说,他们是一批能吃苦的人。(《时代》,1943年3月1日)
文章以下面的顺序一一介绍了“蒋身边的人”:陈布雷、何应钦、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张群、陈诚、戴季陶、王宠惠、王世杰、董显光。“四大家族”中的蒋、孔、陈三家均在其列,唯独宋子文除外。笔者感到好奇,当即在笔记本上注明一句:“注意:无宋子文。”后来,当又阅读一些相关著作后才发现,其实不只是《时代》的记者,当年不少西方人士通常都习惯于把宋子文与蒋介石看做不同的人。或者说,在宋、蒋与共产党相对立的共性之外,海外人士更乐于看到他们的差异与矛盾。
毫不奇怪,宋子文这样一个出身于牧师家庭,和宋氏三姐妹一起在美国接受教育的人,他身上那些与蒋介石有所不同的精神气质、文化素养、行事风格等,更让美国人有着浓厚兴趣和偏爱。在介绍这位封面人物的教育背景时,《时代》就明确指出:“被委以重任挽救中国的这位中国人,既是亚洲人,也更像一个美国人,或者说他可能希望能做到这样。”
汉密尔顿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财政部长。宋子文在1927年的北伐战争中即被人称作“中国的汉密尔顿”。然而,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与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左派决裂,一夜之间,血色浓重。历史突变,把本来属于国民党中间派的宋子文,一下子推到了他必须做出抉择的境地。
一个“蒋身边的人”之外的人,在犹豫中,看着蒋介石的战车呼啸而来。宋子文最终抛弃了所信奉的自由主义思想和中间派立场。武汉政府中的国民党左派,如宋庆龄、陈友仁等流亡苏联,宋子文则转而与国民党右派结盟,站到了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阵营中,出任南京政府的财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