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2月24日电 从中国农历大年初一(2月18日)到初七(2月24日),李海英每天都要花上3到4个小时上网,通过网络视频,和自己的女儿女婿聊天。
这位50岁的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农民,和2000多公里外在深圳工作的女儿,通过现代化的网络见面,在中国人亲情最浓的节日里团聚。
李海英说:“10年前,就是有网络,我也不会有上网聊天的功夫。”
以前,像李海英一样的家庭主妇是农村过年时最忙碌的人。10年前,这里的农民置办年货至少得要半个月的时间,许多年货在外面买不到,只能在家里自己做。而置办今年的年货,李海英只花了大年三十这一天的时间。“现在过年越来越便利,过年就是让咱农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好好享受一下”,李海英说。随着中国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现在,传统的中国西部农民过年的方式也越来越现代化。在素有“民俗之乡”称号的甘肃庆阳,“拜年”的“磕头”礼已经被现代的“飞吻”所代替。“最重的礼在膝盖下”是这里的一句俗语,晚辈跪在地上向长辈磕头,是这里传统的拜年方式。
“像我们这样辈份小的年轻人,过年哪里是放松,简直累得要命,所有的长辈要一个一个磕头,下来膝盖都磕肿了。”今年25岁的聂发乾对几年前“拜年”的感受仍然记忆犹新。
而现在,一群群相约前去拜年的年轻人走村串户,走进谁家的大门,先向主人抛出一个飞吻,说声“过年好。”主人忙过来迎接,嘴里说着“过年好,过年好”。“年轻人的思想在变,老年人的思想也在变。”村民任世祥说,过去过年不给长辈磕头被看成是大逆不道的事,现在老人们通过电视、报纸也了解了外界过年的情景,思想也开通了,对于“飞吻”之类现代化的拜年方式渐渐也接受了。
西部农民的钱包鼓了起来,他们因此可以有条件用现代化的方式度过春节。
家住在甘肃省定西市大山深处的农民芦永福,依靠种植马铃薯摆脱了贫困。过年前,芦永福花了1800多元,一口气买回来了25英寸的彩电、DVD机和两个音箱。在这片曾经被认为是中国最贫困地区之一的土地上,农民骑着摩托车相互串门,在自己家里唱卡拉OK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
大多数的农民认为,是中国政府的多项惠农政策给了他们实实在在的好处。
90岁的屠向举老人说他“经过了好多个时代”,而现在是最好的,“现在农民种地都不交公粮了,年能不好过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