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明明(左)李官奇(中)王洪军(右)在编辑部留影。记者李 舸摄
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河南农民李官奇、一汽大众汽车公司工人技师王洪军和宝钢炼铁厂工人技师韩明明,今天一同登上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工人、农民同时获得国家科技大奖,这在我国尚属首次。人民日报编辑部特邀3位获奖者来到报社,畅谈技术创新的心得。面对读者,他们要说的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取得像我们一样的成绩。”
“到今天我也没想过一定要得这个奖。俺们农民就爱琢磨怎样少花钱、多挣钱。”李官奇身上穿的,就是他用大豆纺丝织成的大衣,品质可与羊绒媲美。“蛋白纤维手感好,透气,可天然的羊毛、羊绒、蚕丝几万、几十万元一吨,太贵。大豆榨油剩下的豆饼,每两吨就出一吨这样的蛋白纤维,建个1万吨的纤维厂顶10万亩棉田,你说这活儿我能不玩命干?”
就为这,李官奇自学了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试剂化学、分析化学和纤维工艺学。他发明的大豆蛋白改性纤维,被国际纺织界称作“第八大人造纤维”,使我国成为目前惟一能工业化生产纺织用大豆纤维的国家。
“咱工人吧,虽然文化没有博士、硕士那么高深,但对本岗位工作是最清楚的。”王洪军同样觉得“学习比学历重要,态度比基础重要”。他在一汽这17年,天天想的是怎么干才能速度最快,用料最省,缺陷最少。他在轿车返修工段的岗位上发明了47类、2000多件维修工具,“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不仅为企业节约数百万元,还挽回了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
一些大学生走上生产岗位,不能潜下心来找问题,老盘算着坐办公室、做“高端”的工作。韩明明经常开导他们,产业要兴盛,不是靠几项尖端技术就能行的。“任何‘高端’的突破,都要以千千万万个岗位上的精耕细作、不断创新为依托。你去看那些工业强国,哪一个离得开雄厚的基础、齐全的配套、合理的人才结构?”
3位获奖者都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非常重要。“以前我们常说‘做革命的螺丝钉’,这话其实很有它的道理。创新需要这种脚踏实地的定力、屏气凝神的钻劲,创新需要有理想、有头脑、有知识、有技能、有创新意识的螺丝钉,无论他们是科学家、工程师,还是普通工人或农民。这样的人才多起来,创新型国家就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