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近30年的市场经济洗礼,中国第一代民企的“帅印交接”难题逐渐浮出水面。26日,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茅理翔告诉记者,他谋划多年的国内首家民企接班人学校——“宁波家业长青民企接班人专修学校”已开始招生,首期专修班将于5月开班(2月27日《东方早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涌现出300多万家民营企业。权威调查显示,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企业无法摆脱“富不过三代”的宿命,90%以上的企业上演着“富不过二代”的悲剧。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创业者已面临集体退休,企业传承已成为关系中国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式企业未来生死存亡的战略问题。专门办专修班培养接班人,似乎是一个既现实又很无奈的选择,但这能破除“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使家族企业“家业长青”吗?
据学校的总务部主任透露,学校的培训对象是家族企业领袖及其接班人,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和其他急需的人才;主推的“中国家族企业接班人专修班”,课程设置分“修身立志”、“创业兴业”、“管理实务”、“企业交接班”、“互动交流”五个单元,培训方法是“专家讲解点评+案例分析+现场答疑+情境模拟”,学制10天,学费1.2万元。
根据上述信息,我们无法得出较乐观的结论。以其学制及课程设置,可能还不及一期职业经理人研修班对学习者更有用,企业的传承之道就在那10天的学习之中?上了这个专修班就能顺利为企业交班开路了?更致命的问题还在于,这些“民企二代”是否具有父辈那样的创业激情和管理兴趣?“父子同心”当然不错,但能担保下一代人的理想和志趣都在振兴企业方面吗?这显然不太可能。
2004年秋,浙江大学为在校的家族企业子弟开了一个“少帅班”,29名学生中有26人的家族企业资产在百万元以上,高的近亿元。但出人意料的是,首届“少帅班”学生毕业后,竟无一人回家协助父辈二次创业——29名“少帅班”毕业生除个别人选择自己创业外,其余均在不同行业自行谋职。这充分说明,“父子不同心”的也有很多,把企业交给子女,并不是上佳选择。
现代企业制度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现代企业制度却是万万不能的。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研究成功显示:所有家族企业中,只有15%的企业能延续三代以上。专家亦指出,具体到中国,情况可能更糟,大约只有5%左右的企业能够“熬”到第三代。国内虽然有鲁冠球之子鲁伟鼎、茅理翔之子茅忠群等成功例证,但从整体以及长远来看,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才能发展,而“子承父业”只能当作权宜之计——除非家族的每一代人都成长为非常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解决家族企业接班人的方法之一,是职业经理人阶层的成熟发展。因为中国不缺少企业家,不缺少想当老板的人,而是缺少愿意为老板诚心诚意服务的、有职业道德的职业经理人。中国的企业能不能长大,中国的民营企业能不能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经理人队伍的成长。
选择职业经理人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必然。在目前我国职业经理人阶层发育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要使职业经理人能担当起企业发展的重任,需要完善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必须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承认职业经理人的社会地位,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就要求在激励机制上不仅要用薪金、奖金等方式,更重要的是用股票期权制,将职业经理人的命运与企业联系在一起。如此,企业还愁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