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海市作协、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开班以后,近日又一个以网络写手为培训对象的写作班正在招生中。消息一传出便引来争议一片:2.1万学费是否天价?写作风格天马行空的网络写手,是否有必要进课堂回炉重造?
2.1万元是天价?
据悉,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和起点中文网联合举办的网络写手班,全名为“网络文学创作高级研修班”,计划在全国招收40名学员,第一期将于4月上旬正式开课。课程设计脱胎于社科院与作协去年12月联合开办的作家研究生班,并针对网络写手的创作特点,改进、增加了更多富于实践性的相关内容。
针对40天2.1万元的“天价”学费传闻,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进修学院院长李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连连“喊冤”。他表示,40天只是研修班的课堂面授时间,“学制长达2年,我们要为学员安排各种采风、下基层、体验生活的活动。”据李维介绍,网络写手班的课程主要由四大块组成,除了文学基础理论外,文化产业、人文社科知识都是课程的重点。“网络写手的写作题材常常不受拘束,涉及到各行各业,也容易犯外行人说外行话的毛病,所以在研修班里,将重点补习心理学、宗教学、社会学、法律等人文、社科相关学科内容。”而采风、文化演出欣赏等活动也是重头戏。两年的学习期内,学员参与这些活动的所有食宿、出行相关费用全部包含在学费之中。
草根要成学院派?
作家不是教出来的。尽管如此,许多已在文坛跋涉的写作者们还是愿意坐下来学点东西。据起点中文网总经理吴文辉介绍,该网站的2000多名签约作家中已有数百人报名该研修班,收入最高的13位“白金签约作者”中一半已经报名。
这些作者的作品在网上取得较为可观的点击率,已小有名气。已经写了几百万字作品的写手,重回课堂学写作有必要吗?一位已操作数部热门网络小说出版的出版界人士,对网络写手的“集中研修”表示担忧。他认为,近来,网络文学作品受到追捧,读者喜欢的正是其不受拘束、充满想象力的写作方式和内容。而不少网络小说“落地”出书,出版商看重的也正是不同于传统作家的特质。但愿“研修”不要“磨损”了他们的创作特色。一位读者在论坛留言表示,“爱读的就是网络写手们那份野生野长的草根气息”。
充电是为走长路?
伴随着网络普及而诞生的网络文学,已有10余年历史,从最初《第一次亲密接触》的一炮而红,到当下玄幻、惊悚小说的夺人眼球,在经历一度泡沫膨胀的阶段后,目前已进入平稳发展时期,受众群也从青年人过渡到网民的各个阶层。
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王泠一博士认为,随着受众群的进一步扩大,网络文学“短、平、快”的情绪表现,以感官刺激为主要手段的写作手法,都将受到考验。更多样、更含蓄的表现手法,需要作者有更深厚的人文修养作底。而网络文学借助其高效的传播媒介,也正日益向精英文化层面渗透: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话剧、影视作品层出不穷,网络文学的产业链日渐延伸。“如果把网络文学作品作为房子的‘毛坯’,建立在其基础上的改编作品要出彩,地基必须要牢固。”王泠一表示,随着社会的文化需求对网络文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网络写手们上课“充电”,也有助于他们更长远地立足市场。
短评
修跑道还是上镣铐
汉风
写作常被比喻成“带着镣铐跳舞”,而对于无拘无束的网络写手来说更像是“戴着镣铐奔跑”,只是这副“镣铐”更多是其文化素养和生活阅历的限制。研修班的目的正在于此,为了让写手们跑得更远,研修班着力为他们铺就一条平坦的跑道。
可争议正由此而起: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大放异彩,正在于其原生态与多样性。上研修班,大家学一样的知识;去采风,大家接触一样的生活……是开阔还是限制其视野尚有待检验。更何况惟妙惟肖的人物、活灵活现的对话、入木三分的细节、振聋发聩的思想,这些决定小说成败的关键恰恰是研修班这样的大锅饭提供不了的“营养”。难怪有人会担心,2年读下来,原本鲜活的网络写手会被磨砺成中规中矩的学院派。
关键还是在于主办方的诚意和做法:课程真材实料、活动环节到位,自然能让写手们补上“木桶”最短的这一块;但如果只为圈钱或争名,研修班沦为形式主义,耗去写手们的时间和精力,反倒成了新的“镣铐”,原本随性“奔跑”的写手们恐怕只能步履蹒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