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后天开幕。今天上午,广东的全国政协委员怀揣着沉甸甸的民意乘机上京。在去年“两会”上,抗非英雄钟南山院士(如上图,资料图片)责问国家药监局“一药多名”的情景,让百姓拍手称快,也推动了国家的重视解决。今年,钟委员又有什么重磅提案?昨晚在上京前夕,钟院士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
药品腐败
药品重新核审并非全盘否定过去
记者(以下简称“记”):去年两会上您责问国家药监局“一药多名”,大家都记忆犹新。这一年来,齐二药、欣弗等假药事件让老百姓都说“不敢吃药”,以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为首的药监系统集体腐败问题,更震惊中央。您怎样看待这些问题?
钟南山(以下简称“钟”):药品的问题确实令人震惊。现在国家提出要把15万多种药品重新审核,有很多人说,这是不是意味着过去几年药监部门做的都是错的呢?我看,不宜一棍子打死。例如,把药品审批权由地方上归国家,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过去各地标准各异,现在国家统起来的,质量更有保证,这就对监督提出更高要求。
药监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政务不够公开,药品审批暗箱操作的多,有贿赂寻租的空间。过去一些药品报批送上去往往杳无回音,而有的近水楼台就先得月,操作不规范。二是缺乏监督,欧美的药品监管体制,设立一个药品质量监理(QP)角色,一旦出现药品问题,这个QP将是第一责任人。我们国家还没有。所以我觉得药监部门的改革,应该重点在这两方面下功夫,审批流程应该清晰公开,建立监督机制。
记:最近国家药监局、卫生部都提出,要设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您觉得有用吗?
钟:我非常支持。现在很多廉价老药利润低,药厂不愿意生产,或者换个包装就升价,结果吃亏的还是老百姓。像治疗酸中毒的老药碳酸氢钠,都很难找了。现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由专家遴选出一个基本药物目录,鼓励药厂通过简化包装、定点生产、统一配送等方式,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为农村和社区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基本药物。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应该尽快落实。
求解看病难
培养“全能”社区医生一入学就学全科
记:除了药监问题,钟院士还有何关注点?将提交什么提案?
钟:今年还是重点关注民生问题。前些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很快,但公益性事业发展得不够快,突出表现在医疗、教育等方面。
我今年准备提加快发展社区医疗的问题。去年胡锦涛主席、吴仪副总理都提出来了,强调医疗的公益性,完善城乡基层卫生网络。关键是政府要加大投入,今天香港唐英年刚公布的财政预算,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占了14.8%,而我们内地还不超过5%,投入力度还远远不够。
记:您一直强调,做好社区医疗,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
钟:是啊。
但现在老百姓为什么不愿意去社区医院?一是设备差,二是人员素质低,信不过。现在广州社区医生里中专、大专学历的超过60%,大学本科毕业生愿意下社区的寥寥无几。
所以我建议,除了政府要加大投入、改善社区医院设备,我们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也要跟上。现在国内有两种模式,一是像英美一样,一般医学本科生毕业后轮科3—5年,然后当社区医生。但周期太长,而且不一定适应国情。二是从本科生一进校,就专门进行5年的全科医学知识灌输,毕业后再到大医院锻炼两年,就下社区。现在广州医学院正在进行这种探索,我建议全国各地也应积极开展,培养多些社区全科医生,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轻松、便宜看小病,学习防病知识。
医患失和
医生除了会看病还要学沟通
记:近年来人们对医务人员的议论越来越多。去年深圳山厦医院医生戴钢盔防“医闹”的事件,更暴露了目前医患关系的紧张。您有什么看法呢?
钟:“医闹”本质上跟敲诈勒索差不多,应该严厉打击。但医患关系紧张、“医闹”的产生,背后有很复杂的原因。有上面讲的政府投入少的问题,有医生的问题,也有医患之间沟通不足的问题。我认为,医护人员不应该士气低落,而应该切实负起我们的责任。现在全国医学界正在开展一场医学人文教育活动,医生除了要像以前一样看好病,还要懂得如何与患者主动沟通,取得信任。
我们讲医者父母心,尽管再忙,但有时候多一句耐心的解释,多一个笑容,就可以消除很多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医患和谐,医生要多做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