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股市暴跌和随后出现的全球性股市下跌无疑是本周最引人关注的财经新闻。中国上证综合指数本周二暴跌8.8%,创出了自1997年2月份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随后,全球股市纷纷下挫,首当其冲的就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股市,从俄罗斯到拉美,这些股市都遭遇了抛售风潮。印度的Sensitive指数周二下跌1.3%,俄罗斯以美元计价的RTS指数下跌了3.3%。巴西和墨西哥的股市早盘也出现了下跌。在美国,基准的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收盘下跌了400多点,是2001年9月17日以来股指点数下跌最大的一天。反映欧洲股市总体行情的道琼斯斯托克600指数下跌了2.7%,收于371.89点。
在一场席卷全球的股市下跌风潮过后,世界主要通讯社和各大财经媒体都纷纷发表了评论,最流行的一个观点是,沪深股市暴跌是引发本轮全球性下跌的主要原因,中国因素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已经从量变到质变。
美国《时代》杂志的网站昨天在头版头条刊登题为“中国股市下跌引发全球效应”的文章,指出A股暴跌引发了全球投资者对于中美两大火车头经济降温的担忧,并使得在国际市场上所有与中国相关的交易都出现“膝跳反射”。
《华尔街日报》则在首页的最醒目位置辟出专栏,主题就是“上海股市暴跌迫使投资者重估经济前景”。该报指出,全球股市的大跌使得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对于风险的偏好,而该报亚洲版昨天的头条新闻标题就是“中国股市重挫引得全球跌声一片”。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版也在昨天的头条刊登题为“黑色星期二:中国股市单日跌幅10年最大”的文章,称“中国股市昨日遭遇10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市场谣言盛行,称中国政府可能会采取措施,打击投机行为”。文章指出,中国股市的暴跌还导致全球股市下挫,原因是中国主要股指的暴跌促使投资者出售风险较高的资产。
“德国之声”报道说,这次让西方普遍看到一个新现象:中国股市的暴跌影响了世界。德国《明镜周刊》的标题是“中国的股崩让世界交易所摇晃”。英国广播公司及德国之声的分析都指出,中国股市动向真的会影响世界,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已经发生了从量到质的变化。
上述这些分析似乎都指出,这次全球股市地震的震源在中国,更有国内财经媒体不无戏谑地报道称,中国不经意间过了一把“世界金融中心”的瘾。但“金融中心”一说在渣打银行中国高级经济学家王志浩眼中显得格外牵强。他昨天发表报告指出,周二海外股市的大跌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巧合,当前全球股市本身就有调整的内在需要,正等待一个契机而已,中国股市周二的大跌提供了这样一个理由。
摩根士丹利投资分析师陈玮也表示,中国股市暴跌对纽约市场固然有一定影响,但是美国股市连续走高缺乏充分调整也是导致市场全线下挫的一个内在原因。美国商务部27日当天公布的报告显示,耐用消费品订货数据出现大幅下滑,也导致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的乐观情绪削弱。而此前一天,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关于美国经济可能在今年年底开始进入衰退期的警告也在市场中产生滞后效应。
此外,美国副总统切尼在阿富汗访问时遭到袭击以及有报道称来自伊朗的恐怖分子准备袭击纽约的消息,都加剧了市场的跌势。
事实上,除了香港股市和亚太周边股市之外,全球其他各大股市的大跌与其说是受到中国的直接影响,还不如说是受到美国股市大跌的影响,中国的影响充其量也只是通过作用于美国而后发挥“间接”作用而已。毕竟,目前在中国资本市场不完全开放的前提下,有机会介入中国股市的海外资金仍然有限,并不是国际投资者资金链上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华尔街日报》在昨天的一份报道中指出,引发这场全球股灾的真正震源或许应该在日本。报道中说,在超低利率政策背景下,日本一直充当了“国际借款机”的角色:投资者(或投机者)用很低的利率借出日元,然后兑换成其他币种,去回报率更高的地方去投资(或者套利)。报道中说,据推算,目前活跃在亚洲国家股市的投机资本大约有1/3以上的可能是来自日本的钱——即国际投机者从日本“借”出钱投向中国、韩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股市。上周,日本央行宣布再度加息25个基点至0.5%,这意味着日本央行决定改变自己“借款机”角色,投机资本明显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它们不约而同地调整了撤退的步骤和持仓的深度,做出了“获利回吐”的举动,造成了这次连锁性的亚太股市“暴跌”。
事实上,沪深股市本周三出现了大幅反弹,沪综指涨幅接近4%,而亚洲股市和欧洲股市却依然保持下跌势头。日经指数昨天大跌515.80点,跌幅高达2.85%,开盘后更是一度大跌4%以上,跌幅超过“9-11”当日收盘时的跌幅;菲律宾股市昨天跌幅更是超过7.9%,创下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这种“非关联性”已经可以部分证明中国暴跌引发全球股市地震之说并没有充足的理由。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股市引发全球股市大跌只是个“表象”,股市的波动只是个表现形式,与股市相比,海外投资者和海外股市显然更关心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