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最新最美的画卷
三月的豫东平原,阳光明媚,春风荡漾。在河南省淮阳县邵楼村,最引人注目的是邵楼村文化大院,有舞秧歌的,有健身的,有看书的。村民邵明山动情地说:“自打新农村建设开
展以来,俺村有了文化大院,现在俺们农民的幸福生活跳着过,唱着过!”
邵楼村文化大院既是寓教于乐的场所,又是一所综合性的“社会大学”。农民在这里学文化、学技术、学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制观念,普遍受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村民们在文化大院不仅可以看录像、健身、娱乐,还可以观看各种种植、养殖电视科教片,上网查阅致富技术、信息等,既能休闲又能扩大见识、增长知识。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广大农民在党的惠农政策的激励下,腰包鼓了起来,富起来的农民对文化生活更加渴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描绘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新、最美的画卷。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河南省周口市委书记毛超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周口是个农业大市,我们抓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根本,抓住农业产业化这个关键,抓住培养新型农民这个主体,抓住农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这个重点,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大力加强农村新文化建设,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取得进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把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前进的基本保证。
“农村文化和农村教育同样重要,是关系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百年大计,也是培养新型农民彻底改变农村面貌的治本之策。”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九芝堂董事长余克建告诉记者,“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成功。”
新农村呼唤新文化
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振东村,活跃着一支“时尚”的女子铜管乐队。黑管、萨克斯、小号,这些人们印象中时尚的乐器,被一群农家媳妇玩得得心应手。而在已拍过多部电视剧的江西省景德镇市竟成镇,上至镇党委书记、镇长,下至嗷嗷待哺的幼儿,很多人在电视剧里当过演员。
“我国有9亿农民,占总人口的69%,农民是农村生产力的主体,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在物质需求得到较大满足的同时,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工商联副会长、河南省青联副主席姜明指出。“建设新农村,说到底,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构建中国农村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塑造中国农村新型文化与新型农民。新农村呼唤新文化,这就要求新农村文化建设突出一个‘新’字,要有新招法,实现文化内容、文化形式、文化手段的创新,更好地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广大农民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文化遗产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精华,要保护和挖掘农村文化遗产,促进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充分利用,挖掘其文化价值,打好文化品牌,让农民发家致富。”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淮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治国告诉记者,“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河南省委提出两大跨越——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在此大背景下,淮阳县的新农村建设搞得有声有色,以‘中华姓氏文化节’为突破口,拉动旅游产业,带动了新农村、新农民、新文化的蓬勃展开。”
农村文化活动红红火火
“农村文化工作只有适应了农民文化需求的变化,以广大农民群众为主体,才能吸引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各项文化活动中来。”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云南省委副主委李瑾说,“在新农村建设中,云南省许多地方的农村文化活动已经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如今农民已成为农村文化的主角。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全镇有13支自发组织的民间文艺演出队,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走村串寨演出300余场次,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送下乡,把科技知识送农家,把政策宣传到户。”
据文化部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6800余家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在福建,沿海地区约有民间职业剧团765个,拥有2万多从业人员。在浙江,400多家民营剧团长年在山区、海岛演出,每个剧团年平均演出350场以上。浙江省温州五星京剧团团长胡柳昌说:“现在温州村村有戏台,我们演都演不过来啊!”民营剧团正在农村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民以“自娱自乐”为特征的自办文化活动都日益红火。仅在山西省,农民就创办了农民书屋1300多个,文化大院1900多个,农村个体电影放映队1700多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村文化发展带来了新天地。
新农民渴望新生活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韶山市政府调研员苏爱萍动情地告诉记者:“要改变农村文化落后的面貌,就应该加大对农村文化的投入,乡(镇)一级政府也应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经常性地开展多种多样的送文化下乡活动,使这些活动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通过举办科技讲座、科普展览、流动图书馆等活动,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展开,湖南农村出现许多新鲜事,除了唱大戏、敲锣鼓这种传统节目,一些农民还追逐时尚,玩起了摄影、吹起了铜管乐,时尚潮流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同时,在全国各地,目前已出现了一个吃“艺术饭”的农民群体。
“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使农村文化建设有不断增加的投入来源,是农村文化发展的保障。”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金侨集团董事长任玉奇说,“投向文化建设的财政资金的增量应向农村倾斜,并不断加大倾斜力度;应创新投入机制,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可采取减免税费的办法,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保证农村文化建设持续、稳定地增长。在发展地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他们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大文化,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引导农民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出一个农民安居乐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
“农村文化建设承担着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河南省鹤壁市委书记王训智这样告诉记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给农民提供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文化食粮,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文化素养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欣闻两会召开赏国家愿景,喜见宏图新展尝百姓洪福;人大全心为民表情意,政协锐意参政促和谐”。记者在采访两会代表的过程中,深深感觉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渐走渐近,新农村、新文化、新农民的光荣和梦想,也会像这春天的花儿一样幸福地在祖国大地次第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