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风暴席卷台湾“匪首”原是共产党员
时逢台湾“二二八”事件60周年,蓝绿阵营又开始大打口水战。国民党对事件的解释是“执政当局的疏失,造成了民众的反抗”;但民进党则一口咬定是“外省人欺负台湾人的”族群纠纷。事件真相已经模糊,但讲述几位关键人物的故事,也许能理清一些脉络。
2月25日,国民党举行“二二八”事件追思会,马英九在拈香致意
陈仪
谢雪红
台湾最高长官陈仪:老蒋重臣被革职查办
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的缉私人员在台北市延平北路殴打一个卖私烟的妇女,群众异常气愤。混乱中缉私人员又开枪打死了一名围观的群众,激起了台北市民的愤怒,市民随后包围公安局,要求严惩凶手。这就是震动一时的“缉私血案”。2月28日,台北全市游行示威,随后起义风暴席卷全台。在南京的蒋介石得知消息后,马上调派军队全面镇压。事发数月间,许多人不是被暴民所杀,就是遭军队枪决。对于死难者人数,有的调查显示是3000人,而民进党当局的说辞从3万到10万不等。这段流血的历史,称为“二二八”事件。
在台湾,参与此事件始末的人物,就有“新总督”之称的陈仪。在赴台任行政长官之前,这位蒋介石的老乡深得蒋的器重,官至“行政院秘书长”。曾留学日本的陈仪,1935年赴台考察,1944年对日治下台湾的经济、政治、民生、军事等各方面作了详细的调查,写出40余万字的报告。由此,陈仪可以说是当时国民党政府里的台湾通。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于1945年8月29日委任陈仪为台湾行政长官,之后兼任警备总司令。10月24日,陈在美军将领陪同下从上海飞抵台北,开始了他毁誉参半的治台之路。在政策上,陈仪采取了“宽舆论,紧经济”的做法。当时在大陆的四大银行要到台湾来接收台湾本地的银行,但陈仪一口否决,说我们当地的银行能处理。原因只有一个,因为当时台湾用的是台币,不同于大陆的货币,大陆的货币正因战争大幅贬值,这样一来就隔绝了两地的金融,保护了台湾的经济。而在军事上,陈仪对台湾的稳定很自信,要求当局把军队调走,最后留在岛内的部队不到一个师。
据《陈仪与二二八事件》一书中记载,尽管陈仪为官清廉、大有政治抱负,但由于经历了一场二战,岛内通货膨胀、贪官横行,日本残留势力滋事、退伍军人没着落等问题,让社会处在崩溃边缘。“二二八”事件的爆发,让整个社会火药桶被点燃。
事发当日,陈仪马上宣布台北市实施戒严,命令武装宪警巡逻全市,并火速致电蒋介石“奸匪勾结流氓,乘专卖局查禁私烟机会,聚众暴动”,称“宜速增兵”。3月2日,陈仪再次急电南京:“台湾发生暴乱,请速派‘国军’赴台救援。”后蒋介石速派援兵登岛,镇压“二二八”事件。这样,陈仪就成了岛内“台独”势力口诛笔伐的对象,而这位国民党的上将也因这一事件被革职查办,以示承担责任。
|